七律—云南建水古城

标签:
文化旅游情感诗歌建水古城 |
分类: 文化 |
七律—云南建水古城
唐朝土垒明时甓,
雄镇东南靖国安。
石径坑洼车马印,
楼台层叠月光澜。
双龙桥上颐和韵,
孔庙门前曲阜坛。
豆腐紫陶深宅院,
蜿蜒米轨古今叹。
2019-8-31

2、甓,读作pì,释义为从瓦,辟声,用砖砌,出自《说文》,《庄子·知北游》,《东瓯王神道铭》。
3、雄镇东南: 建水原有城楼四座,历经战火,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朝阳楼。朝阳楼正面悬挂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涂晫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雄镇东南"为清代云南著名的四大榜书之一,也是唯一幸存下来者,每字大近两米,结构笔力冠绝于世。朝阳楼即建水东门城楼,雄踞县城中心,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六百余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筑惠历城,城系土城。明洪武二十年,明军平定云南后设临安卫,筑临安卫城,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拓地改建为砖城。城有四门,东叫迎晖门,南叫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永贞门。明末,西南北三楼毁于战火,仅存东城楼。
4、双龙桥: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俗称 "十七孔桥"。桥中建有三层楼阁,两端各有亭阁一座。桥身用巨石砌成,全长148.26米,宽3米,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它造型奇巧,是我国现存的优秀古桥之一,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景点。2006年05月25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曾在《仪态万千的我国古代桥梁》专著中,把建水双龙桥列入全国最著名的10余座古桥代表作之中,且又在《中国古桥技术史》巨著中,设专目介绍了建水双龙桥和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建水的双龙桥是十七孔拱桥和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有异曲同工之妙。
5、 建水孔庙: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76 000平方米),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6、豆腐:指建水干烧豆腐,为建水当地特色小吃。经《舌尖上的中国》提及过后,临安城的建水烧豆腐早已名声大振,遍及滇南城乡,建水城街巷、菜市、夜市、风景旅游景点的烧豆腐摊,人来熙住,成为古城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相传,在明朝年间,朝廷在建水大量征兵,有一个小伙子被朝廷选中,在即将离开建水投身战场的前夜,小伙子的母亲担心儿子在路途中挨饿,便连夜将刚刚做好的豆腐用一块块小纱布好,之后,用石块将豆腐里所含的水分压干,制成豆腐果形状,放入包裹,等天明让儿子带着这些豆腐上路。因为长途跋涉,儿子到了军营,取出包裹里的豆腐,一块块豆腐早已经发霉、变臭。想把这一大包豆腐扔了,又觉得可惜,于是,便将发霉变臭的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等到豆腐烤出焦黄色,原本已经发霉发臭的豆腐散发出一股香味,放一块在嘴里,咬破脆皮,就见热气从无数蜂窝状小孔中散出,一嚼之下,汁液四溅,味道极佳。从军营回到家乡,小伙子如法炮制,邻里尝过小伙子的烤豆腐之后,均对这种别样的吃法赞不绝口。就这样,豆腐的这一吃法一传十,十传百,建水县城家家户户都学会了烤豆腐。
7、紫陶:指建水紫陶,云南省建水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建水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等产品。2016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建水紫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8、深宅院:指建水朱家花园。建水朱家花园位于云南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尤其是院子的花园布置集中用水,形成开阔的湖面,南北各有亭子矗立,湖面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水榭长廊相连,假山堆砌巍峨多姿,湖前有开阔的广场,形成一览无遗的空间,令人心旷神怡、目不暇接。目前,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有品味、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9、蜿蜒米轨:建水米轨小火车是个碧临屏小火车改建而来。在云南建水古城,有一条中国最早自己修建的铁路,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小的铁路、列车运行速度最慢的铁路、修筑时间最长的铁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民营铁路和唯一发行货币的铁路,个碧临屏铁路于1915年4月开工修建,其中是云南人民自主筹资修建的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建水东至团山铁路线原是个碧临屏寸轨(轨距0.6米)铁路的一部分,于1970年改成米轨。所有这些记载都是云南铁路史上一段最值得骄傲的精彩传奇,个碧石米轨铁路线创造了众多的奇迹、纪录了中国铁路建设光辉的历史,云南米轨铁路距今运营了一百多年,它承载着中国、法国、越南三国特殊的历史记忆,是重要的世界性历史文化资源和中国重要的工业遗产,现保存有米轨滇越铁路线(昆河线)、蒙宝线、昆石线、昆小线和草官线,是中国米轨铁路保护最完好的地方,百年米轨铁路线是云南红河交给世界的一张旅游名片,也是世界米轨铁路的“活化石”和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如今在原个碧临屏铁路建水东至团山间经过改造后的米轨铁路线,于2015年5月作为旅游铁路运行,全程设临安、双龙桥、乡会桥、团山4个站点,行程13公里,游客可乘坐米轨小火车一路欣赏田园风光和古桥古村落等人文风光。云南米轨小火车建设、兴旺、衰落、退出、再现,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和兴起,令人感慨。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就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