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谈家桥记忆(一)

(2017-05-12 22:47:55)
标签:

文化

历史

生活

情感

谈家桥

分类: 文化

我的谈家桥记忆(一)

 

     在上海的老闸北有座不起眼的桥,桥的周边是一大片居民区,那是我生长的地方。

    谈家桥已有近百年历史。以前是木桥,解放以后,大约56年建造市民新村时,筑通谈家桥路建起了混泥土桥。谈家桥的造型朴素大方,经济实用,民族风浓,是比较典型的那个年代的形态和风格。桥梁经过多次大修,最终形成现在的面貌。谈家桥桥面不宽,两车道。但是在50年代也算是比较大的工程了。

我的谈家桥记忆(一)

    谈家桥下面流淌着的河叫彭越浦,是一条流淌千年的河道。古代越国的国王钱鏐开凿了这条河,使得这里的水系初步形成,农田得到灌溉。

我的谈家桥记忆(一)

 河水向北流经柳营桥(已填平筑路)、张家木桥,一直通向宝山的走马塘。彭越浦是老闸北的一条排涝的主要河道。以前这条河的潮水一直泛滥,潮水汹涌澎湃像霸王。传说有人在河边盖起了庙宇,要压住霸王潮,就给庙宇起了个名字叫彭越庙,简称彭王庙。庙里供奉楚汉相争时打败项羽的彭越王。震住了霸王潮后,河的名称也就称为了彭越浦。

我们10多岁时,河水还比较清,一到夏天不少的像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会在这里游泳。从这里游到白遗桥或者蚂蚁浜桥,然后上岸去抓金乌虫和知了。饿了、渴了到农田里摘几个黄瓜或番茄,当然不能给农民看到,否则给抓住了,一顿抽打是少不了的,最难受的是农民把小孩的裤子扒下来,光屁股晒太阳,一直到太阳落山才放你回去。当然我们不会束手就擒,有几个人会跑到田的那一头,再去佯装摘黄瓜引开看田的农民。然后小伙伴就会借机逃跑,跳进河里,一直游到谈家桥的下面,其他小伙伴想办法到家里拿条裤子给他穿好,然后回家。

我的谈家桥记忆(一)

河水向南流过中山北路五号桥,(现在改为彭越浦桥)通往毛家弄、过沪太路、中华新路,流向苏州河。现在的河道已经截弯取直了。以前河流到这里向东再向西拐一个大大的弯,在河西形成了一个半岛的形状。那里住了几十户人家,叫浜西。那里人家的门牌号码就叫谈家桥路浜西几号几号。宜新中学74届4班就有不少同学住在那里。上世纪八十年和九十年代初,随着上海市政建设的大规模推进,需要一大批市政动迁房。市政局建房处就规划并实施了河道截弯取直的工程,河道取直后,省出了大量土地,又动迁了浜西谈家桥路两边的居民,盖起了一大批市政动迁用房。谈家桥80弄小区、85弄小区、163弄小区、张家木桥小区都是那个时候先后建设起来的。

我的谈家桥记忆(一)

五号桥脚下的路北东面,也有一些住户,地势低洼,都是简陋的私房。五号桥的东面有一座粪便码头、西面有一座垃圾码头。它们承担着老闸北铁路以北地区的垃圾、粪便的转运任务。这里原来还有一些捡煤渣的工场,许多工人围坐在一个大筛盘的周边,一边推,一边用手分拣着没有燃烧透的煤渣,然后集中起来卖给别人,捡剩下的煤屑提供给煤渣砖厂,用来做砖。那时,人工便宜,做一天工,才几毛钱。记得我4-5岁时,有一天母亲乘我睡着了,跑去捡煤渣。我醒了之后,一个人从中山北路跑去找她,走在五号桥上,透过镂空的人行步道,看到桥下的的水在打着漩涡,吓得站在上面不敢动。后来慢慢挪动步子,终于过了桥。当我找到母亲时,情不自禁地哇哇大哭起来。后来父亲知道后,大骂了母亲一顿,奶奶也数落母亲,邻居们也责怪母亲,母亲抱着我大哭了一场。从此母亲再也不去捡煤渣了,专门在家陪我,做了家庭妇女。这些地方都在建设市政动迁用房的时候,动迁拆除了。

市政局建房处动迁谈家桥垃圾码头和粪便码头时,我在区的城市建设办公室工作,领导要我协助环卫所和市政建房处谈判,合理解决垃圾、粪便设施的布局和建设问题。根据领导的要求,我和规划、环卫的同志们做了一个垃圾、粪便的处置规划,根据规划要求市政建房处落实临时转运措施和长远建设垃圾粪便处置设施的用地和经费。经过多轮艰苦谈判,终于和建房处达成协议,同意了我们的要求。后来实施时有了变化,粪便码头的用地一直没有解决。再后来,市环卫局全面规划全市的环卫设施,这样老闸北的垃圾、粪便全部纳入全市的处置系统,问题也就解决了。

我的谈家桥记忆(一)

五号桥的人行道。以前是镂空的,走在上面可以看到河水在桥下打转。漩涡一个接着一个,上面的漂浮物,转着转着就不见了。看的时间长了,会感到头昏眼花。

我的谈家桥记忆(一)

谈家桥路,以前是煤屑路,后来改成弹格路,再后来彻底改造,成了柏油马路。谈家桥路下面建有全市最大的污水输送管道,俗称合流污水管道。它是将污水经过初步处理,然后用压力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再排入东海的一项基础设施。谈家桥路的东北侧,拆除了闸北木材厂,建成了合流污水泵站,市合流污水排水公司也搬了进来。

 以前的谈家桥路,基本上没有什么车辆。我们就在马路上玩耍,抓迷藏、抓强盗、斗鸡、造房子等都在马路上。夏天的晚上,马路上会有人浇水,压一压热气,然后就搁起一张张木板床、竹床,也有把桌子搬出来,在外面吃晚饭的。吃完晚饭,大人们打牌,小孩们到处奔跑着玩。也有看书讲故事的。记得那时流行恐怖的脚步声、梅花党、一双绣花鞋之类的故事。夜深了,许多人就在外面的床上睡觉,身上裹着床单,抬头数着星星,一觉睡到天亮。

 那时的谈家桥路就是我们的公共活动广场。

我的谈家桥记忆(一)

 柳营西路以前是一条小河,称为柳营河,从这里向西通到观音堂(现在的谈家桥163弄),再通往普陀的宜川地区。向东流经共和新路通向虹口的水电路。现在的柳营路都是在柳营河上建成或者拓宽的。

以前谈家桥路、柳营西路这两条路车辆很少,90年代内环线建成后,交通流量大增,中山北路沪太路成了全市最拥堵的五大路段之一。交警在中山北路沪太路口采取措施东向北禁止小转的措施,把车辆赶到了谈家桥路、柳营西路,这条路开始繁忙起来了。

(未完待续)

                                            2017-5-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