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仪之殇

(2013-08-14 22:00:01)
http://s2/mw690/413222f9gx6BR2yDjZ781&690

1、礼仪之邦无礼仪
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的经济上去了,可是人文素质上不去。许多不懂礼仪,粗俗鄙陋的情况还多有存在,比如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谦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用敬语,说话以粗俗为美,以带脏字为豪爽。或者甚至有尊人敬人之意,却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
而现在社会上也没有多少礼仪规范可以遵循。于是,西方礼仪大行其道。各种礼仪教程、教材似乎都是西方商务礼仪的翻版,比如怎么穿西装,怎么打领带,怎么化妆,怎么用刀叉等等,几乎没有中国人的东西在里面。难道中国人就不懂得礼仪?

2、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
“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左传》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就被誉为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中华大地就制定了一系列礼仪制度。随后春秋出现主宰中国两千多年精神世界的儒家思想,更将“礼仪”的文明精髓推向了一个高潮。“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曾经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无不称臣与中国先进的道德文明之中。就连13世纪末,西方意大利旅行家来华,也为中华之国力之富强,社会之文明而折服。看看今天的日本和韩国的礼仪,就可以了解中华礼仪的大致面貌。

3、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孔子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结合当时背景,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表扬管仲辅佐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之功。从这话也可以看出,孔子十分重视服饰习俗(礼仪),汉服是右衽,北方少数民族是左衽,正好相反。可见,中华礼仪的传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包括“五胡乱华”时期。

4、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厓山海战后,宋朝覆亡,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按照日本人的说法,从此中国正朔已断。据说,南宋灭亡后,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忽必烈因日本此举,造大船7000艘往攻,结果船队被暴风雨所摧毁,日本人从此将此风称为“神风”。二战中“神风敢死队” 即出自这个典故。
蒙元跟以往的鲜卑北魏、契丹辽、女真金不同,他们拒绝汉族文化并极力打压和破坏。中华文化经历了历史上第一次断层。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朱元璋建立明朝。而明亡后,满清又实施野蛮的剃发易服的文化征服政策。华夏文化的精髓在于“礼仪”,可“剃发易服”后,汉人丢失了自己的“礼仪”,也被割断了自己的文化。“想要毁灭一个民族,只需改变她的服饰与风俗习惯,一百年便足够。”因此,明亡后,日本和朝鲜再次认为中国被灭国了。
周朝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以及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淳淳教化,老庄无为之道超然于天地间的逍遥与洒脱,魏晋玄学玄妙神隐的仙风道骨,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严谨治学;秦汉宫阙的恢宏大气与唐宋诗词的绝代风华,都随着广袖飘飘的汉家衣冠一起悲悲戚戚地沦丧了。 

5、民族自信心消失,全盘否定
满清的近三百年的奴化政策和近代百年被欺凌的耻辱经历,让我们的民族自信心逐渐消失殆尽。甚至怀疑和全盘否定过去一切的文化传统、礼仪规范。
华夏民族经历了多次异族入侵、改朝换代的血腥杀戮后,其阳刚进取的民族脊梁基本被打断,勇烈诚信的人群几被杀绝,民族最优秀成分基本丧失,存活下来的多是“劣币淘汰良币”法则衍生出来的奴化人群,因此宋之后的社会总是充满太多圆滑世故的保命哲学。
唯唯诺诺、不懂礼仪、不知廉耻、没有骨气(好死不如赖活着)、害怕又依仗权势,没有独立的思想、勾心斗角、唯利是图(毫无人情味),既自卑又阿Q等等——这些性格特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侵入了我们的民族基因,充斥了我们的周围,渗入了我们的空气。那些史书里温润如玉的君子和传奇里狷狂豪迈的侠士早已作古,让人徒然慨叹。

6、信仰缺失,拜金主义
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又出现了全民“信仰缺失、拜金主义”的局面(背后的原因就不分析了,大家都懂的),做人做事都没有底线。中国人的文明和礼仪受到了进一步的冲击,甚至基本上都处于失序状态。
中华礼仪曾是全世界最为系统、最为成熟的礼仪规范,沦落到今天,不仅不如西方,甚至比我们曾经的学生日本、韩国都差了很远。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借鉴和学习西方的礼仪,怎一个叹字了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