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丁督护歌》赏析

(2022-04-25 20:10:05)
标签:

唐诗

分类: 诗文欣赏

李白《丁督护歌》赏析

李白《丁督护歌》赏析

丁督护歌

·李白

【原诗】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督护歌》赏析


【注释】

丁督护歌:又作《丁都护歌》,一名阿督护。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宋书·乐志》说:《督护歌》者,彭城内史徐逵之为鲁车丸杀,宋高祖使府内直督护丁旿收敛殡埋之。逵之妻,商祖长她,呼日午至阁下,自问殡送之事,每问,辄叹息曰:丁督护!其声哀切,后人因其声广其曲焉。

云阳:唐属润州,今江苏丹阳县。    上征:指往北行舟。    饶商贾:多商人,指商业兴隆。贾,商人,旧有行商坐贾之说。

吴牛:江淮间水牛。典故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刘孝标注: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一何:多么之意。

壶浆:壶中的水。

凿:一本作“系”。    磐石:一作盘石,大石。    无由:无从。    江浒:江边。浒,水边。

石芒砀:形容又多又大的石头。芒砀,大而多貌。    掩泪:掩面哭泣。李白《丁督护歌》赏析


【赏析】

李白漫游了祖国大地,写下了许多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李白是一个很关心人民疾苦的人,在漫游中他同情人民疾苦,也同劳动人民交往,写下了少数反映劳动人民疾苦和表达对劳动人民深情厚意的衷心感激的诗歌。这篇《丁督护歌》就是描写民夫拖船痛苦的诗作。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黄锡珪《李白诗编年》和郁贤皓《李白集》都认为是天宝六载(747年)李白游丹阳横山时所作,当时李白第二次漫游吴越,南下途中经云阳(今江苏丹阳)。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当时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齐澣在当地开凿新河,李白看到当时由云阳从水路运输石头的情形,因用当地古曲题目写下这首诗。

此诗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炎热的季节里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是一首风格沉郁的现实主义诗篇。全诗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突出描写民夫拖船的痛苦,然后在描写的基础上抒发议论,揭示劳动人民的痛苦没有终结,不仅深化了前面的描写,而且扩展提高了诗的主题意义。诗中的描写和议论,都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不加修饰,没有夸张,言近旨远,意蕴深厚,与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歌相比,别是一种风格。

此诗描写民夫拖船的痛苦,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过去有人以为此诗是咏历史题材,寻绎语意,是不合的。王琦说芒砀诸山役者运石劳苦,太白悯之而作是对的;但有些教科书注释和原诗首句也有扞格。教科书注者把云阳上征去释为李白自云阳乘舟沿运河北上。既是能行舟,就不能说水涸牵挽而行。社会科学院所编《唐诗选》为圆王说,认为是船工从云阳向上水拖船走去。如从有些教科书所注云,运石之船固然是向上游拖去,但这都是作者乘舟之所见,唯其乘舟溯江而上,沿河向上游拖船之状以及两岸饶商贾才能可见。云阳上征去是观察点。从两岸起至无由句都是从这观察点写所见所闻所感。作者对商贾之描写不多,只一句,一句中只着了一个字,就写出了两岸商业之繁荣,商贾之多,富人生活之富。者多也,但字替代不得。下面大量的笔墨而是写船工生活。吴牛两句形容活之累。《世说新语·言语》:(满)奋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吴牛即用此典。此典既写出了天气的异常炎热,又含蓄地告诉人们,船工也像吴牛一样在累死累活地干,因此用典之后,诗人满怀感叹地说拖船一何苦一何二字下得好,既体现了拖船之苦,又饱含了诗人的无限同情心。五、六句写船工所吃,活累天气热。可连一口清水都喝不上。不可饮却得饮,半成土也得装壶中。与首二句联系起来,作者用了对比法,商贾的生活与劳工之生活判若泾渭。一唱二句写所闻,看到的已使人十分伤心了,可偏偏那哀切的都护歌又传入耳中,这位平生不下泪的旷达诗人到此也不能不心摧泪如雨了。万人两句又写所见,这两句是说:石头大且多,从事开凿者数以万计,运送到江边更是一件困难的事。作者由拖船之苦进而想到从石山运送巨石到江边之苦了。末两句说:磐石广大,采之不尽,会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痛苦,会让人民千古掩泪悲叹。作者以掩泪作结,加深了全诗的沉痛感。

这首诗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情,以朴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辛酸的河工拉纤图,透过诗句读者仿佛看见了当时两岸冶游的富商,豪门子弟,瘦骨伶仃的船工;仿佛听到了河工的劳动号子,伤心的歌声,催人泪下的呻吟。透过诗句,读者也仿佛听到了正站在行舟上的年青诗人的发出肺腑的悲叹。此诗全诗笼罩着浓厚的哀伤氛围和悲凉色调。其语调是沉郁的,与李白平常明快、洒脱的诗句不同。这又代表李诗另一种风格。世称杜工部诗多沉郁顿挫之作,此诗即使放入杜集中,也难分出雌雄的。因此,大凡一个集大成的作者,风格总是多样的,不可一概而论之。明胡应麟所撰《诗薮》云:李杜才气格调,古体歌行,大概相埒。言之成理。李白《丁督护歌》赏析


李白《丁督护歌》赏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