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标签:
乾隆 |
分类: 军事历史 |
壬子年 清乾隆五十七年
二月
初五日,山西河东盐课改归地丁。河东盐池周围一百二十里,产盐供山、陕、宁三省民食。从山西巡抚冯光熊奏,定河东盐课改归地丁事宜十四款:宁夏等处将军、都统养廉银于山、陕二省藩库内分解;行盐部引免交纸朱银;池盐听从民运,不许地方官禁止;俱裁盐政、运使、大使等官;等等。
三月
闰四月
十三日,清军三路攻入尼泊尔,一直攻到距加德满都仅一日路程的纳瓦科特。
廿九日,治仲巴呼图克图等罪。以仲巴呼图克图、孜仲喇嘛等失陷扎什伦布,命鄂辉、和琳亲到布达拉,传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以及前后藏之呼图克图、喇嘛等,告以清兵进剿廓尔喀贼匪,特为护卫黄教起见,并将仲巴、孜仲分别治罪。
五月
初四日,从安南(今越南)国王阮光平请,改定为每二年朝贡一次,每四年遣使朝觐一次。
十四日,允霍罕额尔德尼伯克那尔巴图遣使入贡。
六月
廿二日,台湾府城地震,凤山(今台湾高雄)、嘉义、彰化亦震,房屋倒塌,压死压伤多人。命拨银万两,委员往赈。
七月
廿一日,道孚西北6级地震,倒塌房屋1300余间,压死205人,波及康定。
八月
廿四日,准廓尔喀降。福康安等自上年十一月受命驰抵后藏,即整兵反击,于擦木、邦杏连获胜仗,继又克复济咙,歼敌千余人。济咙以外,高山夹峙,窄径崎岖,形势险难。时军分两路:福康安亲自率军,由济咙直夺界隘热索桥;成德等统军,由聂拉木直奔关隘铁索桥。六月,福康安至廓尔喀关津热索桥,两崖壁立,前阻横河,敌卡御守,难以夺取。福康安派兵潜从上游缚木渡河,分兵三股,奇师袭敌。敌大败,遂占卡焚栅,夺桥前进。成德率军攻碉卡,踞山梁,强夺铁索桥。福康安和成德分别统军夺渡热索桥和铁索桥后,翻越雪山,攻隘夺卡,深入其境数百余里,逼近廓尔喀都城阳布(今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而孙士毅在前藏,和琳在后藏,鄂辉在东路,惠龄在西路,督运粮食、火药等物资接济军旅。至七月初八日,廓尔喀国王拉纳·巴哈都尔势穷力竭,愿交还所掠扎什伦布财宝、金塔顶、金册印,并呈献沙玛尔巴骨殖,认罪乞降。是日,命大将军福康安允其请。
廿四日,清廷打牲乌拉、齐齐哈尔地方,当年遭旱歉收。清廷决定自当年九月起、至1793年七月止,按照户口,接济口粮;其屯丁欠谷,免其补纳。
九月
初四日,清军全部由廓尔喀境内撤出,退回济咙。寻议征廓尔喀功,福康安受赏一等轻车都尉、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海兰察晋为一等公,孙士毅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和琳补工部尚书等。后命将挑起事端之沙玛尔巴,分其尸骨于前藏布达拉(即拉萨)和后藏扎什伦布(即日喀则)及察木多一带通衢大站地方悬挂,并将起衅犯事缘由,开写示众,用以儆戒。
十月
初三日,廓尔喀(今尼泊尔)国王拉纳·巴哈都尔派使入觐。
二十日,郭世勋奏,英国国王遣使马戛尔尼入贡启行·
廿九日,定旗人行窃,除本犯照例治罪外,其子孙俱削籍为民,著为例。
十一月
十一日,各省驻防满洲兵绝嗣入官地,仍赏给该营驻防兵丁,赡养孤寡,著为令。
十七日,颁金奔巴瓶制。宗喀巴有弟子二: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因其教禁止娶妻,故宗喀巴遗嘱达赖和班禅俱称呼毕勒罕(即“活佛”)。达赖或班禅圆寂(死)后,如新出数名呼毕勒罕孩童时,例由拉穆主持,吹忠降神,其往往受人嘱托,假借神言,徇情妄指,实为一二有权势之人所指定。早在康熙年间,达赖五世罗桑嘉措死,第巴桑结嘉错专政,后桑结嘉错为拉臧汗所杀。拉臧汗所立达赖六世,蒙古诸部不服,另立“真达赖”。所指认呼毕勒罕,或出族属姻娅,或出自蒙古汗、王公家。甚至噶布伦丹津班珠尔之子,亦出有呼毕勒罕,以致众心不服。沙玛尔巴遂乘机起意,谋占班禅六世遗产,唆引廓尔喀军入侵,抢掠扎什伦布。乾隆帝虽然久悉其弊,欲革除之而未得机会,创制签法,颁金奔巴制。其法为设一金奔巴瓶,置于拉萨大昭寺,内装象牙签数枚,遇有呼毕勒罕出世互报差异时,将报出孩童数名之出生年月日及名姓,各写一签,放入瓶内,焚香诵经七日,由驻藏大臣会同大喇嘛等在众前抽签决定。又众蒙古地方出呼毕勒罕,即报名于理藩院,亦仿照上法共同掣签裁定,其金奔巴瓶藏于京师雍和宫。
十八日,弛贫民出关谋生之禁。
十二月
初六日,颁西藏铸币钱模。福康安呈进西藏铸银币钱模,正面铸“乾隆通宝”四字,背面铸“宝藏”二字,俱用藏文,并无汉字。谕以于同文规制,尚为未协,所铸银钱,其正面用汉字铸“乾隆宝藏”四字,背面用藏文亦铸“乾隆宝藏”四字,以符体制。
十二日,以新疆回部地亩遭雪灾,免征本年额谷。
廿七日,将鄂辉枷号于前藏。鄂辉,满洲正白旗人。由前锋至守备、总兵、将军。与台湾兵事,俘林爽文,图形紫光阁。前次廓尔喀侵后藏,鄂辉还四川,与提督成德率师赴援。时巴忠示意噶布伦丹津班珠尔,令赂廓尔喀返侵地,鄂辉等遂擅与议和,疏陈善后事。寻授四川总督。及廓尔喀再侵后藏,谕责鄂辉误用巴忠议致复生事,夺官,予副都统衔驻藏,为福康安督饷。征廓尔喀事已平,命将鄂辉等永远枷号于前藏,以为大臣不肯用心办事,致藏地不靖者戒。后释还京师。
是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