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舜钦《览照》赏析

(2022-03-29 18:48:31)
标签:

宋诗

分类: 诗文欣赏

苏舜钦《览照》赏析

苏舜钦《览照》赏析

览照

北宋·苏舜钦

【原诗】

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不称好文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岂见明。苏舜钦《览照》赏析


【注释】

“铁面”二句:写从镜中照见自己面黑如铁,络腮胡须苍白,目光炯炯如有棱角,这个模样,世间少男少女见了会害怕。

许国:为国家献身。    平虏:平定犯边的异族。    退耕:指罢黜务农。

不称:不相称。    好文:指爱好文学。    翰墨:笔墨。    足风情:偏偏多愁善感。

“一生”二句:写自己一生光明磊落,肝胆如星斗光亮明耀,可叹从镜子你这块无知觉的顽铜中怎能看得分明。顽铜,指铜镜。苏舜钦《览照》赏析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的自画像。览照,是览镜自照的意思。从诗中表现出的悲愤之情看,应作于庆历五年(1045)诗人削职为民之后。苏舜钦这次罹祸,表面上是因为他动用了衙门卖废纸所得的公钱设酒宴,会宾客,其实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息息相关。苏舜钦的岳父杜衍同情范仲淹的新政,苏舜钦又是范所推荐,加以他屡“言时政得失”,“无所回避”,使“群小为之侧目”,因此守旧派王拱辰等借机打击苏舜钦,想以此动摇杜衍、范仲淹的地位。

宋仁宗时,同西夏时有战争,从战争中暴露出宋朝的种种弊端。这时国内连年灾荒,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凡此种种,透露着宋王朝日渐腐败的信息。诗人支持范仲淹,欲对朝政有所更张变革,又遭到群小的倾陷。对此,诗人感到愤懑不平。这种愤懑和强烈的民族意识铸入诗中。

首联“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铜镜中所见到的自己的外貌是:铁青的面孔,灰白的须髯,眼中射出锐利的光芒。从诗人的外貌,我们可以观照到诗人的内在性格,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目光敏锐,正气凛然。这自然使一切乱臣贼子、卑鄙小人为之惊恐不安。此诗中的“世间儿女”,作“群小”的同义语使用。接着诗人将描写的笔触达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心曾许国终平虏”,自己胸怀大志,也自信有平虏的才能。但是在日见腐败的王朝中,他只能嗟叹命不逢时,怀着壮志难酬的痛苦退入山林。“合退耕”的“合”字表面上是说自己该当退耕,实际是反语,表明自己受排挤打击有其必然性。后来辛弃疾的“老合投闲”,陆游的“此身合是诗人未”,与这个“合”字同一机杼。第三联说自己的文才,于自谦自嘲中显示着自信。但是对于一个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诗人来说,以翰墨文章为事业,在养病闲居中显露风情,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所以这一联明是叙说文才,实则悲壮怀莫展,感情承上一联来而更为深沉。表面上是嘻笑之词,实际是沉痛之语。诗的末尾,终于忍耐不住,将一腔悲愤,发泄在铜镜身上:我一生肝胆如星斗般光明灿烂,岂是你冥顽的铜镜所能见得分明?铜镜是无知的,它也无法照见人的肝胆,但如果把“顽铜”理解为贤愚莫辨是非颠倒的人物,那么,诗人的斥责就有具体对象的了。

这首诗笔力雄健,感情激昂,蕴含着一股慷慨不平之气,反映了苏舜钦诗歌的基本风格。全诗质朴无华,绝去雕饰。它的感人处全在诗人的悲剧命运,诗人的人格力量。这是诗人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志士仁人的共同悲剧。自屈原以来,多少才华卓著的有识之士遭此厄运,因此这也是一曲人的价值的悲歌,一曲崇高心灵的悲歌。这样的诗歌,是无需借助华美的词语就能震动人心的。苏舜钦《览照》赏析


苏舜钦《览照》赏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