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北有高楼》赏析

(2020-07-14 19:47:14)
标签:

汉代

分类: 诗文欣赏

《西北有高楼》赏析

《西北有高楼》赏析

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

【原诗】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亦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赏析


【注释】

上与浮云齐:用夸张手法极言楼高。

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制造的精致。疏,镂刻。    结绮:张挂着绮制的帘幕。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阿()阁:四面有檐的楼阁。    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形容楼阁之高。

弦歌声:歌声中有琴弦伴奏。    亦何:一作“一何”,何其,多么。

无乃:莫非,岂不是。    杞梁妻:杞梁的妻子。杞梁,即杞梁殖,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

清商:乐曲名,曲调清越,适宜表现哀怨的感情。    发:指乐声的发散、传播。    中曲:乐曲的中段。    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一弹:弹奏完一段。    再三叹:指歌词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    慷慨:指不得志的心情。    馀哀:哀伤不止。

惜:悲,叹惜。    知音: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这里引申为知心好人。

鸿鹄:大雁或天鹅一类善于高飞的大鸟,多以此比喻心怀大志的人。《西北有高楼》赏析


【赏析】

《西北有高楼》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作者已佚,大多是文人模仿乐府之作。今人综合考察十九首诗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作为一个文人,他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面对的却是东汉末年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却没有识马的伯乐;善琴秦,但缺乏钟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海,已没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了。因此,当听到高楼的弦歌之音时,他心生感慨而作此诗。

此诗作者的失意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

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在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影,分明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

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的。其实是误解。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高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

弦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是夜晚。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了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传说杞梁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着一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那哀哀弦歌于高处的歌者是谁?始终是一个未揭之谜。诗人既在楼下,当然无从得见。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诗中将其比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这女子大约全不知晓,此刻楼下正有一位寻声而来、伫听已久的诗人在。她只是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声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际,听去该有多么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大约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之境。接着是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高高的楼窗传出。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在这阵阵的叹息声中,正有几多压抑难伸的慷慨之情,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回旋。

这四句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根据那琴韵和息声推测,楼中当是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代佳人。妙在诗人说得缥缈,令人可想而不可即(吴淇《选诗定论》)罢了。当高楼弦歌静歇的时候,楼下的诗人早被激得泪水涔涔: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人生不可能无痛苦,但这歌者的痛苦似乎更深切、广大,而且是那样难以言传。当她借铮铮琴声倾诉的时候,定然希望得到知音者的理解和共鸣,但她没有找到知音。这人世间的知音,原本就是那样稀少而难觅的。如此说来,这高楼佳人的痛苦,即使借琴曲吐露,也是枉然——这大约正是使她最为伤心感怀、再三叹自的原故。但是,诗人却从那寂寂静夜的凄切琴声中,理解了佳人不遇知音的伤情。这伤情是那样强烈地震撼了他——因为他自己也正是一位不遇知音的苦苦寻觅者。共同的命运,把诗人和歌者的心连结在了一起;他禁不住要脱口而出,深情地安慰这可怜的歌者:再莫要长吁短叹!在这茫茫的人世间,自有和你一样寻觅知音的人儿,能理解你长夜不眠的琴声。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这就是发自诗人心底的热切呼唤。它从诗之结句传出,直身着上与浮云齐的高楼绮窗飘送而去,希望伤心的佳人,能听到了这旷世知音的深情呼唤。正如西北有高楼的景象,全是诗人托化的虚境一样,就是这弦歌高楼的佳人,也还是出于诗人的虚拟。那佳人实在正是诗人自己——他无非是在借佳人不遇知音之悲,抒写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罢了。不过,悲愤的诗人在抚衷徘徊之中会生此奇思:不仅把自身托化为高楼的歌者,而且又从自身化出另一位听者,作为高楼佳人的知音而唏嘘感怀、聊相慰藉——诗面上的终于得遇知音、奋翅高飞,透露出的恰恰是一种四顾无侣、自歌自听的无边寂寞和伤情。诗人的内心痛苦,正借助于这痛苦中的奇幻之思,表现得分外悱恻和震颤人心。《西北有高楼》赏析


《西北有高楼》赏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