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谊《鵩鸟赋》赏析

(2020-03-01 07:40:10)
标签:

汉代

分类: 诗文欣赏

贾谊《鵩鸟赋》赏析

贾谊《鵩鸟赋》赏析

鵩鸟赋

西汉·贾谊

【原文】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天不可与虑兮,道不可与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细故蒂芥兮,何足以疑!”贾谊《鵩鸟赋》赏析


【注释】

单阏:十二岁阴之一,太岁在卯曰单阏。这一年是汉文帝六年,丁卯年。

庚子:四月里的一天。    日斜:太阳向西斜时。    集:止,栖息。

坐隅:古人席地而坐,坐隅即坐席的一角。    闲暇:从容之态。

异物:指鵩鸟。    萃:止。    私:暗自。

发:打开。    书:这里指占卜所用之书。    谶:预示吉凶的话。    度:吉凶的定数。

之:往。

凶言其灾:是凶事,请把灾祸言明。

淹速:指死生的迟速。    语:告诉。

臆:胸。

斡流:运转。    推:推移。    还:回。

形:指有形物。    气:指无形物。    而:如。    蟺:蜕化。

沕穆:精微深远的样子。    胜:尽。

倚:因。    伏:藏。语出老子《道德经》。    聚门:聚集在一门之内。    同域:同在一个区域。

彼吴强大四句:(指春秋末年)吴、越相攻伐,越王勾践终于灭吴之事。

斯游遂成:指李斯游宦于秦,而卒为秦丞相之事。    五刑:指秦二世时,李斯被腰斩死。    傅说:传说中傅说在傅岩服劳役,殷高宗武丁以为他是贤人,用以为相。    胥靡:古代一种刑罚,把罪人系在一起,使服劳役。

纠:两股交织在一起的绳索。    纆:三股交织在一起的绳索。    说:解说。    极:究竟。

旱:通,指水奔涌。    回:返。    薄:迫。    振:同    转:转化。

蒸:因热而上升。    降:因冷而下降。    纠错:纠缠错杂。    纷:纷乱。    大钧:造化。钧,指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    播物:运转造物。    坱圠:无边无际的样子。

预虑、预谋:预见。    识:预知。    时:期限。

炉:冶炼之炉。与下文之工、炭、铜皆比喻。    工:冶炼工匠。    炭:喻阴阳。    铜:喻铸化成的物。

合:聚。    消:灭。    息:生。    常则:一定的法则。

未始:未尝。    极:终极。

忽然:偶然。    控:引。    化为异物:指死。

小智:智识短浅的人。    自私:只顾自己。    达人:通达之人。    大观:胸怀宽阔。    可:合适。

殉:以身从物。

夸者:贪求虚名之人。    品庶:指一般人。    每:贪。

怵:为利所诱。    迫:为贫贱所迫。    趋西东:东奔西走,趋利避害。    大人:伟人。    曲:指为物欲所屈。    意:亿万。

系俗:为俗累所系。    囚拘:象罪人一样地受拘束。    至人:指有至德之人。《庄子·天下》: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遗物:遗弃物累。    独与道俱:独与大道同行。

惑惑:惑乱到极点。    亿:亿万。    真人:指得天地之道的人。    恬:安。    漠:静。    与道息:与大道同处。

释智:放弃智虑。    遗形:遗弃形骸。    超然:超脱于万物之外。    自丧:自忘其身。    寥廓:空远。    忽荒:同恍惚    翱翔:浮游。

逝:去。    坻:水中小洲。    纵:放纵。    不私与己:不私爱身躯把它归于自己作为私物。

浮:浮寄。    休:休息。    澹:安静。    泛:浮游。

自宝:自我宝贵。    养空而浮:涵养空虚之性而浮游。    德人:《庄子·天地》云: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累:牵累。    知命:知晓天命。

细故:细小事故。    蒂芥:即芥蒂,指细微。这里指鵩鸟入舍事。贾谊《鵩鸟赋》赏析


【赏析】

《鵩鸟赋》作于贾谊任长沙王太傅三年时。赋前小序说明写作《鵩鸟赋》的缘由。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所载:有一天有鵩鸟(俗称猫头鹰)飞到贾谊的屋子里,他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本来被贬就心情不好,又不适应长沙潮热的气候,觉得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写下这篇《鵩鸟赋》以自遣。

第一段是简单的叙事。当一个人有着无法释怀的疑问时,总是希望有人倾听,即使得不到答案,也是一种慰藉。贾谊谪居独处,找不到别的倾听者,他只能向这只带来死亡之兆的鸟儿诉说,而这只鸟是注定无法给出答案的,它甚至也无法表示些许的同情,可见一个人面对死亡时是如此的孤独无助。鵩鸟虽然无法开口说话,但是贾谊让它具备了高妙的智慧,并且让自己能够洞透这只鸟儿的想法,这是汉赋里对话体的开始。鵩鸟所具有的思想不过是贾谊自己的思想,贾谊之所以要用这么曲折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具有了诉说者与安慰者的双重身份,也就是这篇赋序里所说的为赋以自广。诉说者所提出的问题是:他要到哪儿去,是凶还是吉?而安慰者却避而不答这个问题,它所回答的是:死亡不过是万物变化的一种,不值得为生留恋,为死悲伤。在这种答非所问中,贾谊其实是在强调自己对于死亡的预感。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诉说,最后一次安慰自己:也许死并不那么可怕。

第二大段是虚拟的鵩鸟的回答,实际上是贾谊在阐发自己的思想。其中引用了很多的道家思想,如物相转化、福祸无常等;生命的偶然性和死亡的超然性等;大人至人与世俗之人对人生追求的不同看法等。似乎都在渲染一种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和具有不确定性的人生感受;一种无欲无求,幽远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的是乐观而豁达的精神境界。

这位安慰者提起了几部道家著作对于福祸、吉凶的看法,世间万物总是变动迁流,吉与凶、祸与福也总是互相转化,它举了历史上的三个例子:夫差国强而败勾践势弱而称霸、李斯游说成功而被五刑,傅说胥靡乃相武丁。作为一个政治家,这些正是贾谊关心的,第一个例子是帝王的兴衰史,后面两个,则是与贾谊身份相当的士大夫的悲喜剧。年未届而立的贾谊,在他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的仕途生涯中早已尝到了这种大喜大悲的滋味,此时,在困顿之中,他产生了一种无力感,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天不可与虑兮,道不可与谋。人对于这个世界是无力把握的,既然天道深远精妙无从探究,则不如顺应万物的变化,或者走向另一种超越——相信人处在一种无所不在的相对转化之中,在齐同万物、泯灭生死之中逍遥自得。接着贾谊从大人、至人、真人与一般凡夫俗子的人生追求中得出的对比,可以看作是窥破生命,看透人生的一种感叹,表现自己要遗世独立,顺应自然的恬淡安然。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在道家的经典里,这些道理早已说得很清楚。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是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在活着的时候,如果已将好恶之心去除,那么死亡到来的那一刻,就寻常得跟生命中的其他时刻一样了。吉祥之兆与不祥之兆也没有什么区别。这仿佛是死神的使者所作的演说,这只不祥之鸟的面目没有狰狞,没有残忍,也许死亡就是这么安详。中国古人对死亡的看法不是在信仰里找到归宿,而是在智慧里找到归宿。

这篇赋引用了很多道家思想,比如第二段中的物相转化、福祸无常等,而第三段中熔炉的比喻,则来自于庄子,庄子在《大宗师》中引述了一则寓言:有个铜匠在冶炼铜汁,铜汁突然跳起来说我将要成为干将、莫邪那样的宝剑!铜匠一定认为是不祥的金属,将把它弃去不用。现在天地就像个大熔炉,万物都在里头熔炼,偶尔幻化人形,就跳起来大叫我是人!我是人!天地也会认为是不祥的人,将弃去不用。其中的思想可以用一句人们熟知的话来概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上,整个第三段都是在渲染一种无欲无求、悠逸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的是乐观而豁达的精神世界。

贾谊在《鵩鸟赋》一文中虽然含有道家对生死的看法,但又有所不同。虽然在文章中潇潇洒洒、海阔天空,贾谊的真实状态却完全不是这样:为怀才不遇而悲愤、为身心疲惫而感伤、为前途未卜而惆怅。可以感悟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是一种出离的悲愤,正是这悲愤促使其在文章中处处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写得越欢娱,就越是衬出现实的凄凉;写得越洒脱,就越是衬出无力割舍的迷茫;写得越圆满,就越是衬出那颗颠沛潦倒的心,早已支离破碎。

在艺术上,《鵩鸟赋》的形式十分奇特,它以人鸟对话而展开。这种形式是受到庄子寓言的影响,同时也开汉赋主客问答体式之先河。此赋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议论为主,以议论来抒写对生命忧患的思考,来阐发人生的哲理。议论之中也常运用一些贴切的比喻,来增强议论的形象性,也常用感叹语气来加强议论的情感性。此赋语言凝炼精警,形式上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也有散文化的倾向,体现着向汉大赋的过渡。贾谊《鵩鸟赋》赏析


贾谊《鵩鸟赋》赏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