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2019-07-27 16:06:53)
标签:

儒家

分类: 诗文欣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先进》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注释】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或称季路。    曾皙:名点,字皙,孔子弟子曾参的父亲。    冉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四人都是孔子弟子。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子:古代男子的美称或尊称,这里指孔子。    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毋吾以也:吾,作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动词,用。

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则,就。    不吾知:即“不知吾”,没有人了解我。

如或:如果有人。如,假如。或,无定代词,没有人。    则:连词,那么,就。    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按:子路性情直爽,所以抢先回答。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兵车。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摄乎大国之间:夹在大国中间,意思是受大国的钳制。摄,逼近。乎,于,在。    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在上面。师旅,古代军队的组织单位,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此指军队,特指侵略的军队。    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着。饥馑,《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这里指饥荒。    由:子路自称其名。    为之:治理它。    比及:等到。    且:连词,并且。    方:道,义方指是非准则。

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方:见方,纵横。    如:连词,表选择,或者。    足:使……富足。    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其:那。    礼乐:指礼乐教化。    以:把。后边省宾语    俟:等待。

能:动词,能做到。    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宗庙之事:指诸侯在宗庙里举行祭祀典礼。    如:连词,或者。    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愿:愿意。    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鼓:弹。    瑟:古乐器。    希:同,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铿尔:象声词,指曲终收拨划动瑟弦的声音。    舍:放下。    作:立起来,站起身。古人席地而坐,臀部压在脚跟上,挺身跪起,臀部离开脚跟,表示尊敬。

撰:同“譔”,陈述。

伤:妨害。    乎:语气词,呢。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既,副词,已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五六,六七,都是虚数。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浴乎沂:到沂水河里洗洗澡。沂,水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南,据说当时有温泉流入,故暮春即可进去洗澡。    风乎舞雩:在祈雨坛上吹吹风。雩,指祈雨的坛,古代求雨之祭叫“雩祭”,有巫人在坛上歌舞,故称舞雩。《水经注》:“沂水北对稷门,一名高门,一名雩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即曾点所欲风处也。”舞雩坛,当在今曲阜市南。

喟然:叹息的样子。    与:赞成。

后:动词,后出。

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以,介词。靠,用。让,礼让,谦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疑问语气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赏析】

这是一篇用对话叙事的杰出散文,是《论语》中颇富文学色彩的一章。它以孔子启发大家言志开始,以弟子们各言己志展开,最后又以孔子的评价结束。

文章首先交代对话的人物以及孔子如何启发在座弟子各言其志。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短短数字不但传神地表现了身为师长的孔子的谦和以及与学生平等关系,而且起到了打消顾虑、营造融洽气氛的作用。

接着记述四个弟子坐而言志。言谈虽简短,个性却极鲜明。写子路:一个率尔对曰,反映了子路坦率、直爽的性格。但其言不让,可见他志存高远,自信有余而谦逊不够,所以对他的答话和态度,孔子 哂之,这一中既含有善意的理解,也含有适度的批评。

所有这些,冉有和公西华自然看在眼里,所以他们的答话一个比一个谨慎,说话都很委婉,尤其是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他的自信深含而不露,与子路的性格正好相反。他们两人虽然志向大小不同,但都能符合孔子为国以礼的要求。

在四位弟子中,曾皙的表现最出色。他一边听着他们的对话,一边在随意地鼓瑟,当老师问到自己时,铿尔,舍瑟而作,十分从容,胸有成竹。他并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志向,而是先强调自己的想法异乎三子者之撰。一个字,既说明他的见解必然超群出众,又顾虑别人认为他故意标新立异。所以他的志向是在老师的又一次鼓励后才说出的。他的答话,既没有子路的自我炫耀,冉有和公西华的刻意谦虚,也没有对自己未来的地位和政绩的直白。而是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人们生活得悠闲自在,摆脱了种种的精神压力,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不正是孔子以为核心,提倡德治和教化的观点和儒家以礼义治国理想的体现吗?难怪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文章的第三部分,写孔子对前几个弟子的评价。子路的答话不让,要想治国,本身都不谦虚谨慎,又怎能做到是孔子所要求的为国以礼呢。冉有和公西华虽然说话都很委婉,含而不露,但可以看出他们对诸侯国的大小,职位的高低难以释怀,又怎么能一心治国呢?

全文结构完整,对话简洁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开先秦以对话叙事的散文之先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赏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