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愈《原毁》赏析

(2018-03-17 08:37:08)
标签:

唐代

分类: 诗文欣赏

韩愈《原毁》赏析

韩愈《原毁》赏析

原毁

唐·韩愈

【原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韩愈《原毁》赏析


【注释】

原:推究,探究。

君子:指旧时贵族阶级士大夫。    责:责备、要求。    以:连词,相当于而。    待:对待,要求。

求其所以为舜者:寻求他(指舜)所以成为舜(这样的人)的道理。    彼:指舜。    予:同,我。

去:离开,抛弃。    就:走向,择取。

是人:指上古之君子。    病:弊病,缺点。

于人:对别人。    良人:善良的人。    艺人:多才多艺的人。

即其新不究其旧:就他现在的(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即,就……看。    恐恐然:提心吊胆地。

详:周备,全面。    廉:狭窄,范围小。

自取:自己取得(进步或收获)。

欺于人:欺骗别人。    少:稍微。    已:太、甚,表示程度的副词。

不足称:不值得称赞,指品格方面。    用:作用、功用,指本领、才能。

闻:名声,声望。

众人:一般人。圣人:指圣人那样高的标准。    望:期待,要求。

虽然:虽然这样。

修:求进步。

尝:曾经。    语:告诉。

应:响应,附和。    与:党与,朋友。    不然,则其所疏远:不是“其人之与”,就是他不接近的人。    畏:畏惧。指害怕他的人。

强者必怒于言:强硬的人一定从嘴里说出反对的话。

其:指不应者。

事修:事情办好了。修,治理。

光:光大,昭著。    行:畅行。    已:同“矣”。

有作于上:在上位有所作为。    存:记住。    几:庶几,差不多。    理:治理。唐高宗名治,唐朝人避讳,用理。韩愈《原毁》赏析


【赏析】

文章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此文从责己待人两个方面,进行古今对比,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浇薄,毁谤滋多,并剖析其原因在于。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有变化,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

第一段先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是古之君子的表现特征,也是这段的中心论点。责己、待人是论题并列的两个方面,论证也从此入手。首论责己也重以周。文章以一向被古人尊为圣君或圣贤的舜和周公为例,这就增强了说服力和可信性,因为取的是楷模,是无可非议的典范。但两人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前者取其仁义,后者取其多才多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德才并举。古之君子去掉自身那些不如他们的缺点,努力符合他们所代表的道德行为规范,这正是责己重以周的表现。次谈待人也轻以约。于人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这是对他人缺点的态度;而对他人的优点却唯恐其做了好事而得不到应有的利益。本来,做一件好事不难,具一技之长亦是易事,可是对他人来说,能做到这些亦足称善了,这正是待人轻以约的表现。

以上是古之君子责己待人的正确态度,但对文章来说却非正题,而是陪衬,是客体,因为要探求谤毁之源的对象是今之君子的态度,那才是正题和主体。所以第二段马上转到对今之君子的表现的剖析上来。紧承上文,一个则不然即昭然揭示了今之君子的态度。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谈古之君子的态度时用的是责己待人;而现在谈今之君子却作了一个颠倒,变在责人待己。虽是一字之差,表现却恰好相反,同时也给论证提供了便利:只需点明其与古之君子的态度相悖即可。例如,对人的缺点,一个是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一个是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对人的优点,一个是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个是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等等。最后得出结论: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廉的实质是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对自己比对普通人的要求还低,而对他人却拿圣人的标准来衡量。当然,这种人连对己也谈不上自尊,更何况他人了。行文至此,在充分摆事实、讲道理之后,突然用一评论句收束,简捷有力,而又见得跌宕有致,开合自如,诚非大手笔不能为之。

最后一段用三句话,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这股毁谤歪风,又语重心长、寄托了作者对国是的期望。

韩愈的议论文一般都具有结构严谨、说理透辟、逻辑严密的特点,《原毁》也不例外。文章的宗旨在于探索毁谤之根源,从古今君子之对比入手,先古后今,由正到反,最后揭示根源,间架细密,环环相扣,足见作者结构布局之匠心。文章最突出的特点还是对比和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通篇以古今君子相对比,比较他们对人对己态度的不同;而在描述古或今之君子的表现时,其对人对己的不同又构成一比;最后再以某良士某非良士的一反一正的试语相对比,甚至把对比和一定的形象性描写结合起来,揭露的作用更鲜明尖锐。两个责于己曰早夜以思等排比。韩愈《原毁》赏析


韩愈《原毁》赏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