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狂”性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标签:
江城子文化词宋代苏轼 |
分类: 诗文欣赏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原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老夫:作者自称。
倾城:万人空巷,都跟随来看热闹。
鬓微霜:鬓发花白。
持节:拿着符节。节,竹竿所制,古代为使臣传达命令的凭仗。
会:将要。
【赏析】
作者在密州有《与鲜于子骏书》:“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当即指此词。
此词通过冬猎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杀敌保疆,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儿来了。他说:快告诉全城的人,跟随我去打猎,看我象当年孙郎那样,亲自弯弓射虎吧!如此声情口吻,可见他何等豪情!射虎,壮举也,孙郎,三国时期的孙权,曹操就曾称赞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射虎,在风华正茂之年,词人如今也要“亲射虎”,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当年孙郎,亦是“聊发少年狂”也。写到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的狂飙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须“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几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鬓微霜,又何妨”,鬓边添了几根白发,又有什么要紧?廉颇能饭,就大有可用!此时东坡才四十岁,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是表达这层意思。汉文帝里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庭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唐代诗人多有此志。东坡同时有《祭常山回小猎》诗说:“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乌台诗案》记东坡自云:“意取(晋)西凉主簿谢艾事。艾本书生也,善能用兵,故以此自比。若用轼为将,亦不减谢艾也。”可见当时东坡这种思想感情是真实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抒兴国安邦之志,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产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这是东坡对温(庭筠)柳(永)为代表的传统词风的挑战,他以“揽辔澄清”之志,写慷慨豪雄之词,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把词从花间柳下、浅酌低唱的靡靡之音中解放出来,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凡是可以写诗的内容,无一不可入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词至东坡,其体始尊,从此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了确认。从这个角度看,东坡这首《江城子》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