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年中行事有哪些?

标签:
十六日麦蠹生产生活文化 |
分类: 节日民俗 |
汉族民间有一种集体性习俗,必须做传承行事,也就是年中行事。
年中行事就是在农历年中的有关岁时、岁事、时节、月令、时令等各方面的行为习俗。它与人民群众的时季意识有很深的关系。
直江广治在《中国民俗学》记载北平(即北京)的年中行事:
一月
一日:拜天地,祭祖先。贴春联、门神。
二日:祭财神。
八日:顺兴日,祭诸星之神。
十五日:上元节(十三——十七为灯节)。
二月
一日:太阳生日,做太阳鸡蛋糕。
二日:龙抬头。
三月
清明节,扫墓,柳枝插于头上。
四月
八日:浴佛节,释迦牟尼诞生日。
五月
五日:端午节,也称端阳节,门前插菖蒲或艾,包粽子。
六月
七月
七日:乞巧节,占卜缝衣手艺(女红)之巧拙。
十五日:中元节,祭祖先。
八月
十五日:中秋节,吃月饼。
九月
十月
一日:送寒衣,为死者送冬衣。
十五日:下元节。
十一月
十五日:冬至,祭祖先。
十二月
八日:吃腊八粥。
廿三日:送灶神。
该书又记载安徽省寿春县的年中行事:
一月
一日:拜天地,祭祖先。插桃符于门上。
四日:祭财神。
五日:五忙日,不得动土。
九日:妇女迎紫姑神,占卜养蚕。
十四日——十六日:灯夕。
二月
二日:龙抬头。
三月
清明节,扫墓,柳枝插于门上。
五月
五日:端阳节。
夏至:燃菊成灰,防麦蠹。
六月
六日:晒衣。
七月
七日:乞巧节。
十五日:鬼节,祭祖先。
八月
十五日:中秋节。
九月
九日:重阳节。
十月
一日:送寒衣。
十二月
廿三日:送灶神。
三十日:除夕,夜半迎诸神。
这大概可以代表我国广大城乡的年中行事习俗的一般情况。
两相比较,城市、农村根据各自的生产生活情况,年中行事虽各有取舍、着重,但在总的习俗上,却是极为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