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仙”——李白

(2012-09-11 18:21:44)
标签:

文化

李白

分类: 名家介绍

“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诞生于中亚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五岁时随父移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市)的青莲乡。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喜击剑任侠,曾历览蜀中名胜。开元十三年(725年)出蜀,经三峡至洞庭,随后,游襄汉,上庐山,下扬州。漫游十余年,希望通过交游干谒的途径,登上卿相的高位,以实现“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宏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他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杜甫相遇,结下了亲密的情谊。安史乱起,隐于庐山,后被邀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永王事败,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中途遇赦。六十一岁时,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前往请缨,因病返回,次年(代宗宝应元年),病殁于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

李白的思想较复杂,既有儒家的“出仕”思想,又有道家的“避世”思想,还夹杂着侠客思想,据记载,李白年轻时曾“手刃数人”,其剑术仅次于裴旻。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飡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由此可见一斑。“诗仙”——李白


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

李白的诗个大体可分几类:一类是歌唱理想并抒发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诗歌,如《古风》《永王东巡歌》《塞下曲》等。一类是抒写怀才不遇、蔑视权贵并深刻揭露黑暗现实和鞭挞上层统治者的诗歌,如《行路难》《古风》等。一类是反映和同情人民疾苦的诗歌,如《丁督护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一类是山水诗,如《东鲁门泛舟》《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一类是抒写离情别绪和妇女爱情的诗歌,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哭晁卿衡》《妾薄命》《春思》《长干行》等。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善于从神话、民歌中吸取营养和素材,以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又毫不矫饰,真诚地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诗风雄奇、飘逸、真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影响。

李白的诗是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高度统一。李白以其理论和创作实践扫清了六朝宫体诗华艳柔糜的诗风,完成了陈子昂领导的诗歌革新的伟业,为唐诗繁荣打开了新局面。李白通过学习汉乐府及建安以来的优秀诗人的艺术技巧,使古典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创造性地发展,极大的提高了唐诗的思想和艺术水平,开创了以他和杜甫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


附:李白年谱〔日〕笕久美子

701年(式则天长安元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710年(赛宗景云元年),李白十岁。攻读《诗》、《书》及诸子百家。

715年(开元三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渴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718年(开元六年)李白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720年(开元八年)苏颋为益州(成都)大都督府长史(州次官)。李白出游成都、峨嵋山。谒颋于成都。颋甚赞其才,复励之以学。

721年(开元九年)春,李白归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读书。

724年(开元十二年)李白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725年〔开元十三年)春三月,李白自三峡东下。经荆门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在江陵与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相遇。夏游洞庭(在今湖南省境内)、庐山(在今江西省境内)。秋游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726年(开元十四年)春,李白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727年(开元十五年)李白居于安陆寿山,经过朋友孟浩然的撮合,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遂家于安陆。

728年(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730年(开元十八年)春,李白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谒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

731年(开元十九年)李白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732年(开元二十年)李白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李白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春,李白游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希求当时颇有声望的荆州(今湖北省松滋县至石首一带的长江流域)长史韩朝宗荐引,无果,与在韩朝宗属下任县尉(县的警察署长)的李皓结识,复求其授助。暮春,至江夏(今武汉市),滞留,漫游至秋。冬返安陆。

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五月,李白应友人元演之邀游太原。秋,滞留太原。

736年(开元二十四年)李白春在太原,曾北游雁门关(今山西省代县)。南下洛阳与元丹丘相逢。秋,至篙山元丘处,结识岑勋。南返途经襄阳时,与孟浩然再会。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李白在安陆。

738年(开元二十六年)春,李白又出游南阳、篙山(元丘的居所)、陈州、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县)。

739年(开元二十七年)李白春至初夏,在安宜(今江苏省宝应县)。夏,漫游于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秋,逆长江西上,经当涂(今安徽当涂县),至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县),适逢王昌龄被贬滴岭南(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二人会晤。冬,自巴陵归安陆。这一年,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不久,因为刘氏有些看不起李白,李白愤而离开。

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李白其妻许氏夫人去世。五月,移家东鲁,寓居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夏秋,游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各地。求人汲引无果,逐有不遇之感。冬,结识韩准、裴政、孔巢父。

741年(开元二十九年)李白居东鲁,与韩淮、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河等隐于徂徕山(在今山东省兖州市北部),纵酒酣歌,号称“竹溪六逸”。又以学道为事,意欲出游越(今浙江省)地。是年杜甫三十岁,在洛阳。

742年(玄宗天宝元年)四月,李白游泰山。夏,与子女一道至南陵(今安省南陵县),欲游越中。玄宗征召入京,返南陵。秋,赴长安。与太子宾客相遇,贺以“谪仙人”称之,复推荐于朝廷,得玄宗优遇,命为翰林院供奉。

743年(天宝二年)李白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744年(天宝三载)正月,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玄宗许其还乡中。李白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初夏,与杜甫识于洛阳。旋往开封,请北海高天师授其道,决心遁入方外。秋,与高适、杜甫共游梁宋(在今河南省)。冬,北往安陵(唐属平原郡,在今河北省吴桥县北),乞盖寰为造真(道教的秘籍),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还归任城。

745年(天宝四载)春,李白在任城。杜甫来东相方。二人同游于任城一带。夏,与高适、杜甫同谒北海太守李邕于济南。秋,与杜甫复会于郡(今山东省曲阜市),二人同游甚密。冬,在鲁郡别杜甫,游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单父(今山东省单县)。

746年(天宝五载)春,李白游鲁郡。卧病任城甚久,与一当地妇人结婚。秋,病愈,又游于鲁郡。是年自春以来屡有南游之念,终于秋末启程。至宋城,又游梁园(汉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园),旋到扬州。

747年(天宝六载)正月。李林甫命人杖杀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复。李白春在扬州。旋至金陵,遇崔成甫。南下途中经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秋到越中,往会稽吊贺知章。登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台州天台县西)。冬返金陵,此后二年,留居金陵。

748年(天宝七载)李白春在金陵,夏至杨州,秋游霍山(今安徽省六安县南),冬到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谒见江太守昊王李抵。

749年(天宝八载)春,李白还金陵。王昌龄远滴黔中(今湖南省以南),以诗送之。在金陵怀念子女之情甚,“立功”无望,乃始以“立言”为己务。

750年(天元九载)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要说起两人的结识还颇有点浪漫的味道,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写完了可能还找个墙角撒过尿,然后提起长衫歪歪倒倒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正好梁园的人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并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春,李白在金陵。五月,往庐山。元丹丘自嵩山来信相邀,举家前往。时李白已与宗氏夫人再婚。秋,至寻阳(九江)。旋北还,途经憔郡(今安徽省亳州)访友人元演。至任城。是年杜甫三十九岁,贫穷不遇,无以为主,寄食亲友(亲戚与友人)。

751年(天宝十载)春,李白在任城。秋滞留在高凤(后汉的隐士)石门山(又名西塘山,在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元丹丘居处。秋末,自开封北游幽州(今北京市),经河北道、邺郡(今河南省安阳市)。

752年(天宝十一载)李白北上途中,游广平郡(今河北省南部),沿途留连。十月,抵达范阳郡(即幽州,今北京市)。初识安禄山跋启与边地战事之真相,颇感危险,即离范阳而去。

753年(天宝十二载)早春,李白自范阳南下魏郡(今河北省魏县东),游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阳县),继续沿汾水南下,入潼关,登西岳华山。至历阳(今安徽省和县)横江浦渡长江。秋,又南下游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县)、句溪、敬亭山等地。是年,丹阳进士殷璠编选《河岳英灵集》竣,起甲寅,收有李白的诗歌。

754年(天宝十三载)李白春游金陵。五月至杨州,与王屋山人魏万相遇,二人同游金陵,分别时,李自托其为之编诗集。闻日本国人晃衡(即阿倍仲麻吕)遇难。继游南陵、秋浦、清溪、青阳、径县(以上均在今安徽省境内)等地。

755年(天宝十四载)夏,李白游当涂。秋游秋浦(今安徽省贵池县),冬返宣城。旋至金陵,获安禄山乱。门人武谔许去鲁中(今山东省)接其子女南下。分别后,自往宋城接其妻宗氏。

756年(肃宗至德元载)岁初,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刻中(今浙江省膝县)。至漂阳(今江苏省滦阳县),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永王数次下达聘书,几经犹豫,终于决定下山入其幕府。

757年(至德二载)正月,李白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永王兵败丹阳,李白自丹阳南逃。旋被捕入浔阳狱中。妻宗氏为救其四处奔走。江南宣慰使崔涣与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极力救之,乃获释。宋若思辟白为军幕参谋,以掌军中文书事务。并随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九月,病卧宿松(今安徽省宿松县)。曾两次赠诗宰相张镐求救。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758年(肃宗乾元元年)李白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峡。

759年(乾元二年)春三月,李白至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遇赦,还返江陵。初夏,至江夏,滞留到冬。复萌用世之意,多次求人荐引,终以失败告终。其间曾游洞庭、零陵(均在今湖南省)等地。

760年(肃宗上元元年)春,李白由洞庭返江夏。秋至寻阳,再登庐山。决意游仙学道以度余年。冬在建昌(今江西省修水县西北)。岁末至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

761年(上元二年)李白流落江南的金陵一带。靠人赈济为生,闻史朝义势力复盛,李光弼派兵镇压,再次请缨入其军幕,但因病而半道还。冬初,寄宿于当涂县令(县知事)李阳冰处。曾出游历阳,旋归当涂,卧病于斯。

762年(代宗宝应元年)早春,李白卧病当涂。晚春三月,作最后的一次旅行,游宣城、南陵。秋归当涂,病况日下,自知无望。而李阳冰又退隐在即,欲走无路,精神失常。临终之际,将平生所著托李阳冰。十一月,卒于当涂,有绝笔《临终歌》一首。

“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