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门行》赏析

(2012-03-10 19:55:03)
标签:

古诗词

汉乐府

赏析

文化

分类: 诗文欣赏

《东门行》赏析

《东门行》赏析

东门行

《乐府诗集·相和歌词·瑟调曲》

【原文】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上用沧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东门行》赏析


【注释】

行:古代的一种乐曲。

顾:思考,考虑。不顾,不考虑。不顾归,决然前往,义无反顾。顾,一作“愿”。    怅:惆怅,失意,恼恨。

盎:肚大口小的一种罐子。    还视:回头看。

舍中:家中。    儿母:孩子的母亲,指妻子。    啼:出声的哭。

他家:别人家。    贱妾:古时妻子在丈夫面前对自己的卑称。    餔糜:吃粥,指过穷日子。

用:因为,为了。    沧浪天:苍天,青天。    黄口儿:幼儿。    今非:今天的冒险行为错了。

咄:丈夫的呵斥声。    行:走。    吾去为迟:我现在拔剑而去已经晚了。

 

时下:不时地脱落。    难久居:难以在家生活下去。《东门行》赏析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因饥寒交迫,无法养活妻儿,便毅然拒绝妻子的劝阻,悲愤交加地出东门铤而走险的情景。表现了汉代人民自发的反抗精神。诗中写别妻的悲愤场面,生动逼真,对话传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出东门,不顾归一落笔,作者便开门见山地给读者描述了一个愤怒的城市贫民的形象:他怒冲冲地手执手剑,冲出东城门,决然前往,哪里还考虑回来回不来!家中的妻儿老少饥寒交迫,生活都难以维持,与其饥冻而死,还不如铤而走险,反正是一死!从东门回来,一无所获,空手回家,进门环视:瓮中储存的米眼看就要吃完了,一家人总不能喝西北风度日!眼看着老人饿得面黄肌瘦,却无米下锅,这漫长的日子该怎样度过!看看空荡荡的衣架上,连一件衣服也没有,小儿子冻得哇哇直哭,这漫漫的冬日怎能捱到头啊!越看心中越惆怅,越想心中越失意。悲痛欲绝之余,主人又捏紧腰间的长剑,地拔将出来,反身又要直奔东门而去!这奋不顾身的一去一回,又愤然复出,深刻地表现出人民已被逼迫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为了生计,他们什么也顾不得了!清代沈德潜说:既出复归,既归复出。功名儿女,缠绵胸次。主人公初次出东门后,又放心不下家中妻子儿女,故而又。归来后,看到家中生活实在难以继续,故又不得不而又了。这样的描写,主人公的形象便栩栩然立了起来:做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既想出门去拯救家人,又牵挂着家人的生活,处于矛盾之中的人物变得具体生动,而又真实可信。

做为哺糜之妇的妻子,出来阻拦丈夫的鲁莽行事。怎奈丈夫主意已定,故只得扑上前去,跪倒在地,扯住了丈夫的衣补救,嘤嘤啼哭着:我求求你了!别人家富贵,就让他们去享乐吗!贱妾我愿意和你一起吃糠咽菜喝稀粥,苦度终日,可不能去冒风险啊!看在老天的份上,看在你幼小的儿子的份上,你就听我一句话吧!你今天的做法实在是不对头啊!面对妻子的哀求,丈夫根本就听不进去。做为一家之主,他怎能眼看着这个家受苦受难而视之不见?不!不!我还是要走!我现在走已经晚了。你没有看到我头上这频频脱落的白头发?这苦日子咱们还能再捱多久?难道白白等死吗?

 

作品的后半部分是用对话的方式表达的。面对丈夫毅然决然的行动,妻子却在考虑丈夫的性命安全,考虑全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地生活。故苦苦哀求丈夫,一是劝其安贫贱,二是恐其触法网,应该上惭沧浪之天下顾黄口小儿。而决心已定的丈夫则回敬了几个坚定的字眼:,把他再出东门的强烈欲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两段对话,把妻子善良、贤慧同时又是小心谨慎的妇人形象,和丈夫粗鲁、果敢同时又是被迫无奈铤而走险的汉子形象活脱脱的表现出来,跃然纸上。

这首诗是杂言体。语言简洁质直,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这是乐府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形式。在简短的对话中,丈夫与妻子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丈夫是刚勇猛烈,义无反顾,妻子则淳朴真挚,软弱安分。

 《东门行》赏析

语文教育    主编邀您共同探讨文学《东门行》赏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