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陈鹤琴的棒
(2008-09-21 16:10:11)
标签:
陈鹤琴家庭教育心理父母学校育儿 |
分类: 人本教育 |
接过陈鹤琴的棒
中国的现代幼儿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早对幼儿心理进行研究的人是谁?今天幼儿园里的各种教育形式是从哪里来的?这都归功于中国第一个幼稚园创办人陈鹤琴先生,一个把一生都献给了“孩子们”的教育家。
陈鹤琴生于浙江破落商人家庭,6岁丧父,但仍受到非常好的教育,读过私塾,进过教会中学,1914年夏天,陈鹤琴毕业于清华学堂,并考取庚款留美前往美国最著名的医科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在“中国号”邮轮上,命运之神让他接识了另一个留学生陶行知,接识三天陈就开始寝食不安了:“学医还是学教育?”“究竟我的志向是什么?是为个人生活吗?决不!是为一家的生活吗?也决不!我的理想是‘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医生是医病的,我是要医人的。我喜欢儿童,儿童也是喜欢我的,我还是学教育,回去教他们好。”就这样,他确定了他一生的志向。
1917年夏他获得霍普金斯大学的基础学课文学学士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心研究教育和心理学,就学于克尔帕屈克, 孟禄, 桑代克, 罗格等名教授.由孟禄博士率领去南方考察黑人教育深切感受教育可以改变人生,被选为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会长.应邀到各处演讲,积极宣传中国文化,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后于1919年8月回国。
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对课程理论、思想发展及幼教实践贡献最大的当推陈鹤琴先生,著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为代表的《陈鹤琴全集》6卷,“幼教之父”当之无愧。他的所谓“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才能教育小孩,是一套完整的儿童教育原则。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应该由一种专门的技能,专门的知识。因而提出:“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应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推广,普及儿童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的知识,使广大家长都能对自己的子女有个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
然而直至80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家仍然没有一所真正的父母学校!我们的父母更不会想到教育子女还有考执照!其实国家教育部早就发文件,各个中小学都挂有家长学校的牌子,不讲它流于形式,单看这牌子我就生气,我们要办的是父母学校,不是家长学校!
十二年的临床医生,四年的心理医生,让我深深感到,有病再医,再高超的技术都是笨办法,前来咨询的所有问题基本都是错误家庭教育造成的,而且由于国家教育体制的问题,增添了更多不可理喻的教育问题,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迫在眉睫,学校教育替代不了家庭教育,而成功的家庭教育却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失败。
我的梦想就是接过陈鹤琴的棒,办一所真正的父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