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参考答案及解析(精校版)

(2011-06-27 15:23:06)
标签:

教学

教育

高考

分类: 高考试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令人咋舌(zé)】

2.D【A闲—娴,B肄—肆,C粘—沾】

3.D【A纵令:即使,表假设,与下文“也”匹配;B装饰:装点修饰使美观;C投桃报李:喻友好往来;D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文中无苛责别人之意,倒有严格要求自己之意,属于用错对象。】

4.B【A要“以……为起点”缺“以”;C成分残缺,“药品”后加“价格”;D成分多余,删除“事件”。】

5.C【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背离文段主旨;B文段中“见真求新”缺乏依据;D缺少对文言作用的概括,片面。】

6.示例:涉及的名词三实一虚。

屋在,人去;人在,心去;心在,情去;情在,懂它的人去。

亭在,琴去;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赏它的人去。

7.(5分)    (1)示例:  购买就等于杀戮,对象牙制品说“不”!

(2)①人格化的表现方式使整个公益广告打动人心,小象的话以孩子的口吻说出,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同情,还能促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②构图简洁,图片与文字搭配巧妙,能激发人们的联想——它们的未来将通向何方?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分)8. B     9. C

10. (3分)

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后果,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技术,达到与自然共济(适应、协调与自然的关系)。

(二) (20分)

11. (3分)  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12. ( 3分)示例:  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13. ( 3分)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14. ( 5分)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妻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倩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15. (6分)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堆。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9分)

16.D(方:副词,正如,相仿)

17.B就    ( A. 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的人 ∕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他,毛一鹭     C.  表并列,并且∕ 表修饰    D.在∕与、和、同)

18.D(“张文瓘贬谪移职”错,原文是“拜侍中,兼太子宾客”,指升官)

19. (3分)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20.(7分) (1)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

(2)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夭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

文段翻译

张文瓘字稚圭,是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年,搬家到魏州的昌乐。(张文瓘)幼时父亲就去世,他侍奉母亲、兄长,以孝闻名。贞观初年,(他)考取明经博士,补任并州参军。当时李勣是长史,(李勣)曾经感叹说:“稚圭,(是)当今的管仲、萧何,我比不上他。”李勣升迁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都为李勣饯行,李勣用佩刀、玉带赠给属僚二人,但是没有东西赠送给文瓘。文瓘把心中的疑问向李勣请教,李勣说:“你不要有什么猜疑。像属僚中的某人,做事犹豫缺少决断,所以我用佩刀赠给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断;属僚中的某人行为放纵缺少检点,所以我用玉带赠给他,使他遵守约束。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呢?” 李勣就极力推重引荐张文瓘。(张文瓘)又升迁为水部员外郎。当时张文瓘的兄长张文琮是户部侍郎,按照当时的为官制度,兄弟不能同时在朝廷为官,张文瓘调出京都任云阳令。多次授官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升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于是跟李勣同任宰相。不久主持左史事。

当时唐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殿,再征讨四方少数民族,京师马厩养官马万匹,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逐渐空虚。张文瓘上谏言说:“王者养育百姓,使百姓安逸就会富足而且安康,使他们忧劳就有怨恨而致反叛。秦、汉时期广征四夷,大建宫室,到秦二世时就土崩瓦解,汉武帝末年百姓人口减半。所以制治应在国家没有动乱之时,保国要在朝廷没有危险之际。人没有永远不变的心,(而)对仁需要归心。我愿意去安抚百姓,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高宗皇帝认为张文瓘的谏言很正确,(因而)赐给(张文瓘)缯锦百段,因为(张文瓘)的谏言裁减了几千匹京师马厩里养的官马。
   (张文瓘)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到十几天,裁断疑案四百件,被判罪的人没有怨言。(张文瓘)曾经患小病,囚犯纷纷吃斋祈祷,希望(张文瓘病好)马上回到岗位上。当时因为(张文瓘)执法公平仁恕人们把他比作唐初曾任大理寺少卿的大臣戴胄。后来(张文瓘)官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许多囚犯听到张文瓘升官调离大理寺,(人人)都垂泪,(张文瓘)得人心就是这样。(张文瓘)性格严肃正直,不曾曲法宽容。朝廷各部门的奏议,他都用心纠举驳正,所以皇帝信任他委派他(的事多)。有时张文瓘因病请假移交的事务急于办理,其他宰相上奏事宜,皇帝一定要问:“与文瓘讨论过了吗?”如果没有议过的,皇帝就说:“到(张文瓘)那里和他一起共同筹划这件事。”有时(奏事人)说:“已经和(张文瓘)议过。”皇帝就说上奏的事都准奏了。

(二)(7分)21. (3分)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2. (4分)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诗歌资料】
    此词为容若侍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起句抒古今兴亡之感,同情人民罹战祸之悲惨,与“一将功成万骨枯”同一襟抱,气概豪雄,仿佛苏辛。“画角”两句为现实境地,牧马来去,扈驾巡视及出猎,备极辛苦,内心亦实有难言之隐。“满目”二句,就直接写出丹枫吹老,无人可语,一片真情,动人心弦。
    下片“从前”与起句“今昔”相应。“幽怨无数”,更深一层,既包括征人在外怀念闺中思妇,也写到闺中思妇怀念战场上征人的死活存亡。“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用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诗意,突现两军交战之残酷。末两句用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笔调,写自己的幽怨。“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共用四个“深”字,说明对夕照也生愁,对秋雨也生愁,这种无数幽怨,正如李后主所谓“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容若多情多义,忧国忧民,才高学博,从徐乾学攻读十四年,刻苦钻研,朝夕不倦。初娶卢氏,两次悼亡,刺激更深,所作血泪交流,读之令人悲痛。晏小山词云:“侧帽花前风满路。”容若词集初名《侧帽词》,可见倾倒晏词之甚。冯煦云:“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容若亦可谓古之伤心人。朱祖谋《望江南》词赞容若云:“兰锜贵,肯作称家儿?解道红罗亭上语,人间宁独小山词?冷暖自家知。”可谓知言。惟王国维《人间词话》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话却不合实际。正因为他染汉化已经很深(康熙十一年,容若十八岁中举;康熙十五年,容若二十二岁中进士),所以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饮水词》来。(唐圭璋)

(三)(5分)

23.(1分)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

24. (4分)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四)(6分)  25.(1)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2)可以濯吾缨 可以濯吾足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5)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

四、作文(60分)

  审题
    1. 解读作文引导语
    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引导语,还是采用两段式命题结构方式。第一段,开头总说,列举不同时代不同行业成功者的典范,从而成为全民热议话题,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一对因果关系:“很难复制”的原因是变化,意在说明人的特殊性、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第二段诠释时间概念的丰富性,先介绍“物理时间”,重点介绍“人生的时间”,段尾句就是中心句,卒章显志。第一段是现实生活的面相,第二段是个我心灵的点相,文题“我的时间”是“桥”,连接了面与点。
    2. 解读文题
    从文题上看,“我的时间”,属偏正短语。中心语是“时间”,“我”是定语,起限制作用,无论“我”是主角还是配角,必须用第一人称介入,她的好处是真实的历练,真切的感知。这历练的真实,如果是配角,冷静的叙述,细致描述,其中包括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人读起来更加有兴趣;这真切的感知,如果主角就是“我”,那么“我”对自己的了解,自然比旁人来得深刻,因为我明白每时每刻“我”的想法。甚至知道自己下一刻将要付诸的行动,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时间”,平等而永恒的话题: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已明明白白告诉考生文章的主旨是在变化的时间里选择做自己有益的事。命题指向明确清楚,审题难度不高,从而确保了大部分考生能清晰地审好题目,人人有话说,人人有东西写,较好体现新课改发展方向,淡化了审题。 
    立意
    1. 立意的聚焦点:①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做好该做的事②在变化的时间里选择做自己有益的事③选择这个时间段做事,可能够会影响你今后成功与否的关键。④写自己怎样科学有效地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以上是好的立意。⑤写珍惜时间、难忘岁月、节约时间、浪费时间等有点偏题。⑹流水记我的小学、我的初中等生活或我的课余时间、我的打工等生活,显得有点浅显。
    2. 本题看似好写,其实易中有难。其难就难在所选择的写作内容,难在行文。行文时要思考这么几个问题:①我的时间是变化的,什么时间是有效时间,什么时间是无效时间?如何选择?②在所选择的时间里和某个特定事件中,如何化解矛盾冲突?③在决解问题时获得怎样的感悟?④“我的时间”和“他人的时间”描述或阐述中,说明最佳时间与人物的关系,在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里呈现一种高尚可贵的优质品质与道德情操(用生活中的事例去说明)。⑤如写议论类文章,可以引入他人的事例进行对比:凡高由于绘画意识的超前无人理解而没能卖出一幅画作,贫困潦倒终其一生,如今他的画却都是天价,太过讽刺意味(画未变,时间的变化);《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哈佛大学毕业的他没有象他的同学们一样走向华尔街去赚大钱,而是去了湖边静地过起了耕读自得的简单生活,返朴归真在他那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傻事,就是这傻事成就了他的事业(把握了黄金般的时间)。⑹如何看待因思想的太过超前造就的与时代错位,令思想者的身前身后名有了巨大的反差,评价如何?
    3.总原则:适己,适时
    适己,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只有选择自己有把握的角度立意,才有东西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起来才顺手,文气也才流畅。适时,就是要有时代气息,要关注时代,关注现实,体现人文情怀和公民意识。
    三、亮点
    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卷采用“我的时间”命题作文形式来开考,改变了浙江作文卷一贯高扬为人文而思辩,为文采而思辩的思辩性关系为主流的作文套路,其最大的亮点:化繁为简。(李小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