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2015-06-15 10:09:28)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体味文中蕴含的情感。

2. 品味语句,体会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对表现安塞腰鼓磅礴气势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品味本文排比、比喻、反复等语句,理解语言形式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 在反复朗读,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导入,介绍安塞腰鼓。

(屏显。)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最为盛行,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展示出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奔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它可由几人或几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2.播放“安塞腰鼓”视频。请学生回答看过之后的感受。

3. 请学生带着刚才看视频的感受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学和老师,读过课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美读课文,赏析语言

文章描写了壮阔、豪放、火烈的腰鼓表演的场景,那么本文是如何来表现“安塞腰鼓”磅礴和

力量的呢?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屏显。)

对比一组排比句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朱自清《春》

请学生齐读并分析句中的“骤雨”“旋风”“斗虎”等喻体的妙处。

(屏显。)

刘成章是把散文当“诗歌”来写的,他的《安塞腰鼓》简直就是一首意蕴优美的散文诗。

——刘锡庆《我读刘成章》

(屏显。)

原文: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教师再更改句子形式,请学生朗读分析比较,琢磨原文好在哪里。

(屏显。)

改文:

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师生交流明确:原句喻体提前,起强调作用,更加突出安塞腰鼓的豪放、壮阔、火烈的特点。

(屏显。)

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下列句子,进一步感受到本文语言的表现力。

(屏显。)

(女)骤雨一样,(男)是急促的鼓点;

(女)旋风一样,(男)是飞扬的流苏;

(女)乱蛙一样,(男)是蹦跳的脚步;

(女)火花一样,(男)是闪射的瞳仁;

(女)斗虎一样,(男)是强健的风姿。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在文中找出排比句、比喻句、反复句,读一读品一品。3-5分钟后,师生交流。

(屏显。)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交流明确。文中三个“搏击”的句子不能颠倒位置。“有力地搏击着”是力度,“疾速地搏击着”是指速度,“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说明幅度。表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强烈。“震撼、烧灼、威逼”写出了“搏击”带给人强烈的感受,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修饰它。指导学生朗读,语速稍快,读出句势。

(屏显。)

(生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出塞五首)
(生2)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生3)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教师要求学生朗读,采用“两重朗读法”,即前一个学生读到最后两字时,后一个同学就要读起来。朗读中要注意朗读的轻重缓急变化,感受此起彼伏的朗读效果和排比句、反复句的节奏,领悟文章的气势和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

(屏显。)

分组叠加式朗读

  1组:

      (击桌)好一个安塞腰鼓!

  12组:

      (击桌)好一个安塞腰鼓!

  123组:

      (击桌)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1234组:

      (击桌)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要求采用“分组叠加式朗读”,即第一组学生齐读第一句话;读第二句话的时候第二组加进来;读第三句的时候第三组加进来;读第四句的时候第四组加进来,每组学生朗读前可以用拳头敲一下桌子,模拟击鼓的动作。段与段的排比和反复,使文章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使结构清晰,使感情抒发痛快淋漓。这样的句子也让人产生联想,我们眼前仿佛就有一群排列整齐的茂腾腾的后生正狂舞着他们的腰鼓。

4. 本文运用了奇特的排比修辞,使得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给人一种磅礴的力量和对安塞腰鼓的赞颂之情。

师朗读,交流明确:感情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小结,领悟主题

读《安塞腰鼓》需要激情,需要沸腾,只有这样才能够感受到作品的巨大魅力。同学们,读了这样一篇文章,我们是不是有想去陕北看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想法呢?如果有幸你能够去看,你最想邀请谁一起和你去看呢?

(屏显。)

如果,你有幸亲临现场感受安塞腰鼓的表演的魅力,你最想邀请谁去,你想告诉他什么……

请你用你的朗读先为他描绘安塞腰鼓的一个场景吧……

教师总结课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