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心得——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2012-05-22 17:37:00)
标签:

教育

今天(2011.5.17),在天津市北辰区瑞景中学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 程晓堂教授的讲座,本次讲座主要分成两个模块:模块一、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模块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关于模块一:

程晓堂教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进行解读的:

一、《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修订情况。

2001年我们开始制定并试验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正式开始使用,而2011年我们又结合全国各地的实验反馈情况进行了课程性质方面的修订。主要修订的内容:(一)从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修订成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二)将音标写在课程里。(三)修订稿中增加了教学案例(从5页增至20页)和评价案例(6页增至44页)。(四)单独列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词汇表(1600个词),而且单独列出了小学阶段的400个左右的核心词汇,并删除了词汇表中的词性和中文释义。

二、分级标准的特点解读

“能”字为先;力求体现“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英语教学基本理念,知识与技能并重,有机结合;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并重,有机结合;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并重,有机结合;

“知道”与“了解”概念的区别;

“正确”、“恰当”与“适当”的概念区别;

“学习”与“学会”概念的区别。

三、新课程小学英语教材特点的解读

话题、功能、结构向结合的多元教材编写框架;

教材中主要人物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活动贯穿始终;

图文并茂,色彩丰富,形式活泼;文字、声音、情景、语境融为一体;

教材内容和活动设计合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渗透文化内容,注意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于模块二:

首先,程晓堂教授结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几个宏观的问题:第一、目前的阅读教学主要有哪些方法;第二、小学生在阅读教学方面有哪些主要困难;第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第四、教师关于阅读教学有哪些困惑?

然后,他结合着一些微观问题对上面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第一、为什么研究阅读。

要了解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了解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指导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了解儿童阅读时的心理认知过程;了解阅读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合理设置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什么是阅读

第三、阅读理解的条件是什么

理解词汇;理解语法知识;借助单词的声音;借助非语言信息。

第四、朗读与默读有哪些作用

朗读的作用:练习语音,意义通达,形音对应,培养语感,发展口语能力。

默读的作用:形义联系,提高阅读的速度,扩展知识。

第五、为什么要阅读

满足好奇心,体验愉悦,获取信息。

第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建议

要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取信息,增长知识。

在学习这两个模块的过程中,认真地思考、不断的反思、一次次地与专家的思想发生碰撞与共鸣,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收获一、关于从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向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的修订。

自己也做过很多的公开课,课程标准曾强调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因此,总是选择容易设计任务的课例进行展示,可自己于教学实际中总是在追问,任务型教学途径真的适用所有年级的所有课么?真的适合所有地区的所有学生么?真的适合每一位老师么?反思自己的课堂,虽然自己是一个骨干教师,但也不是每节课的真实性任务都能很好的完成,有时甚至出现为完成任务而出现语言知识“夹生饭”的现象,于是,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单元的起始课似乎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大力度的操练,在学生有了一定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再给学生设计真实性的任务让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训练,这样效果似乎更好一些,但还是忐忑于自己不能按照《标准》要求高水平地完成教学任务。修订后的《标准》似乎给了我们一线教师更为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充分发挥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的特色和优势,这样,我们似乎有了切合实际的抓手,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凝练、提升,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实际,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再是一句空话,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收获二、关于音标的加入

英语教学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音标不就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工具么,授之以鱼就是不如授之以渔。它无异于我们语文的汉语拼音,早掌握岂不早受益,我曾于多年前研究过儿童学习音标的趣味方法,学生学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也曾欣喜于学生掌握音标以后能够拼读音标的情景,后来慢慢淡化了,更注重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操练与运用,现在,《课标》进行了修订,我想这也是专家在进行调研与实践之后审慎地提出的修订,因此,作为我们英语教师也一定要把握好小学生音标教学的度与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将枯燥知识趣味化,繁杂知识规律化,并巧用汉语拼音就能够让学生掌握音标,并作为工具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服务。

收获三、关于单词的修订

在词汇表中去掉词性,是啊,英语单词的词性很复杂,同一单词在不同情境下的词性各不相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应该是真实的、灵活的,不要让词性框定住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给教师一个自由发散的空间。当然,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给学生的“一杯水”不再是唯一的“一杯水”,所以我们的“一桶水”也应该变成“源头活水”。

收获四、关于各种关键词的概念

通过程晓堂教授对《课标》中关于教学目标中的一些关键词的概念介绍,让我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了解,让我在以后英语课堂教学预设过程中能更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收获五、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始终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关注是因为它相当重要,研究是因为它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听了程晓堂教授的讲座,似乎给了我一个方向性和主要方法上的引导,在反思自己的英语阅读教学似乎更加追求教学模式上的研究与实践,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体验,忽略了让学生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消遣和获取信息,舍本求末自然背道而驰,这个也是本模块讲座中给我最大的启示。

带着种种的疑问与收获回到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又该静下心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教学体系与课堂教学模式,把“收获”切碎,慢慢地揉进我的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去。那么,“疑问”呢?我想也只有在有着精心预设后的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中才能追问到答案吧。今天的讲座专家带着我们“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给了我们小学英语教学方向和目标的引领,但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经历“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探索与研究过程,才能收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智慧型教师的奇妙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