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瓦罕走廊的峡口
2024-11-04 20:15:18
有这样一个峡谷,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西连阿富汗,东接中国,南与巴基斯坦接壤,北与塔吉克斯坦相连,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地形因像一条走廊,被形象地叫做瓦罕走廊。瓦罕走廊属于高寒山区,土地贫瘠,多暴风雪灾,至今是地球上最难生存、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除6、7、8三个月外,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大雪封山。
历史上,瓦罕走廊曾为中国领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在这里,看到一块石头和标识牌上,记录着东行传法的第一人安世高经行此处。安世高曾是安息国的王子,是最早来到东方传法的西域高僧。他自小聪明仁孝、刻苦好学,博览国内外典籍。大约在汉恒帝(公元147年-167年)时期,安世高来到中原各地,译经传法30余年,对汉末佛教的迅速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完成了“凿空”之旅,唤来了中原对西域和西域对中原的新认识。东晋僧人法显西行求法,就是从瓦罕走廊进入印度的,在《佛国记》一书中,法显描述这一段路程时写道:“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可见当时穿行瓦罕走廊的艰难。
法显是东晋高僧,世界级旅行家,中国古代出国留学第一人。公元399年,六十多岁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历时15年,最后从海路回到中国。佛教从印度传入到中国,到了法显时代,到达了一个关键转折时刻,西行求法者络绎不绝。
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启程赴古印度的那烂陀寺,途中经过瓦罕走廊,返回时经由帕米尔高原的瓦罕通道,通过明铁盖达坂,进入今日中国国境,历时17年,总行程5万余里,于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块地方连接着中国,巴基斯担,塔吉克和阿富汗,有“鸡鸣声四国,钟声传四国”的说法。我国和阿富汗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对面山坡上,用石头堆砌成的“万岁,祖国万岁”字样,可以欣赏到蓝天白云下的巍峨群山,有一种旷野之美,也有一种荒凉之感。
瓦罕走廊,一抹穿越千年的风霜,静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也承载了的厚重历史文化,挑起了人们的深刻记忆。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古老的驼铃声在回荡,诉说着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传奇。如今,这里不仅是连接中国与阿富汗的唯一的陆上通道,还因其地理位置靠近“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地段和“中巴经济走廊”,成为促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节点。
站在瓦罕走廊的峡口
有这样一个峡谷,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西连阿富汗,东接中国,南与巴基斯坦接壤,北与塔吉克斯坦相连,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地形因像一条走廊,被形象地叫做瓦罕走廊。瓦罕走廊属于高寒山区,土地贫瘠,多暴风雪灾,至今是地球上最难生存、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除6、7、8三个月外,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大雪封山。
历史上,瓦罕走廊曾为中国领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在这里,看到一块石头和标识牌上,记录着东行传法的第一人安世高经行此处。安世高曾是安息国的王子,是最早来到东方传法的西域高僧。他自小聪明仁孝、刻苦好学,博览国内外典籍。大约在汉恒帝(公元147年-167年)时期,安世高来到中原各地,译经传法30余年,对汉末佛教的迅速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完成了“凿空”之旅,唤来了中原对西域和西域对中原的新认识。东晋僧人法显西行求法,就是从瓦罕走廊进入印度的,在《佛国记》一书中,法显描述这一段路程时写道:“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可见当时穿行瓦罕走廊的艰难。
法显是东晋高僧,世界级旅行家,中国古代出国留学第一人。公元399年,六十多岁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历时15年,最后从海路回到中国。佛教从印度传入到中国,到了法显时代,到达了一个关键转折时刻,西行求法者络绎不绝。
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启程赴古印度的那烂陀寺,途中经过瓦罕走廊,返回时经由帕米尔高原的瓦罕通道,通过明铁盖达坂,进入今日中国国境,历时17年,总行程5万余里,于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块地方连接着中国,巴基斯担,塔吉克和阿富汗,有“鸡鸣声四国,钟声传四国”的说法。我国和阿富汗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对面山坡上,用石头堆砌成的“万岁,祖国万岁”字样,可以欣赏到蓝天白云下的巍峨群山,有一种旷野之美,也有一种荒凉之感。
瓦罕走廊,一抹穿越千年的风霜,静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也承载了的厚重历史文化,挑起了人们的深刻记忆。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古老的驼铃声在回荡,诉说着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传奇。如今,这里不仅是连接中国与阿富汗的唯一的陆上通道,还因其地理位置靠近“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地段和“中巴经济走廊”,成为促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