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家乡的那一渠芦苇
2024-09-12 21:49:00
前日,我去了柴窝堡国家湿地公园,看见大片大片的芦苇,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坐在凉亭处,听着芦苇哗啦啦的响声,任秋风吹拂,恍然间回到家乡的那一渠芦苇。
家乡的那一渠芦苇,常常出现在梦里。春天,一棵棵幼芽像芦笋般,从泥土里悄悄滴冒出时,我们带着铲子,提着竹篮,在渠边采挖一种叫苦苦菜的植物,也会挖几棵芦苇芽,喂兔子吃。
我的家乡最早叫作下兴湖,上世纪五十年代,父辈们来到这里,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到处都是一人多高的芦苇地。长着一棵树,附近有一个泉眼,于是就在这里打井,后来就有了几个连队。
带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大片的芦苇被连根拔起,取而代之的几十亩甚至上百亩的玉米地,麦子地,硬是把一片片盐碱地改造成粮田。等我长大记事的时候,只有连队西头的那一渠芦苇,在旺盛地成长着。夏季的芦苇丛里偶见野鸡,到了秋天,家家户户都会用镰刀割芦苇,存放到寒冬喂牲畜。
前几年,我回到故乡去看看,原来的旧貌基本上荡然无存,唯有那一渠芦苇和有几棵老榆树,在风里默默地守护着故土。
眼前,湿地公园里,近3公里长的木栈道,穿梭在芦苇荡里。秋季的风,吹打着两三米高的芦苇,一会东倒西歪,一会又亭亭玉立。
我信步沿着木栈道进入湿地。秋天的芦苇荡,有的发黄,有的青绿,有的地方黄绿相间,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苇叶在阳光下闪着金光,芦苇花絮更是如同一朵朵黄色的火花,看着这如诗如画的芦苇荡,瞬间就会被征服。
芦苇的根通常可以扎到约2米深,它们在风中舞蹈,让我想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诗句,它们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种美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西风吹乱了我的头发,身上也有点凉飕飕的感觉,我还是把木栈道的每一处地方走了个遍。木栈道完全淹没在芦苇荡里,空气绝对清爽,还有一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
站在观景台上,远处一排排电力风车,静静地伫立在山巅,在风的吹拂下,旋转的叶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看雪山矗立,看风车转动,看芦苇舞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儿时,家乡的那一渠芦苇,在秋季也是这样美丽,朴实无华,却以其坚韧的生命力,在风中屹立不倒,这就是生命的力量。我如同儿时一样,折几支芦苇花带回家,插入空瓶里,便是一束花。
想起家乡的那一渠芦苇
前日,我去了柴窝堡国家湿地公园,看见大片大片的芦苇,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坐在凉亭处,听着芦苇哗啦啦的响声,任秋风吹拂,恍然间回到家乡的那一渠芦苇。
家乡的那一渠芦苇,常常出现在梦里。春天,一棵棵幼芽像芦笋般,从泥土里悄悄滴冒出时,我们带着铲子,提着竹篮,在渠边采挖一种叫苦苦菜的植物,也会挖几棵芦苇芽,喂兔子吃。
我的家乡最早叫作下兴湖,上世纪五十年代,父辈们来到这里,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到处都是一人多高的芦苇地。长着一棵树,附近有一个泉眼,于是就在这里打井,后来就有了几个连队。
带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大片的芦苇被连根拔起,取而代之的几十亩甚至上百亩的玉米地,麦子地,硬是把一片片盐碱地改造成粮田。等我长大记事的时候,只有连队西头的那一渠芦苇,在旺盛地成长着。夏季的芦苇丛里偶见野鸡,到了秋天,家家户户都会用镰刀割芦苇,存放到寒冬喂牲畜。
前几年,我回到故乡去看看,原来的旧貌基本上荡然无存,唯有那一渠芦苇和有几棵老榆树,在风里默默地守护着故土。
眼前,湿地公园里,近3公里长的木栈道,穿梭在芦苇荡里。秋季的风,吹打着两三米高的芦苇,一会东倒西歪,一会又亭亭玉立。
我信步沿着木栈道进入湿地。秋天的芦苇荡,有的发黄,有的青绿,有的地方黄绿相间,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苇叶在阳光下闪着金光,芦苇花絮更是如同一朵朵黄色的火花,看着这如诗如画的芦苇荡,瞬间就会被征服。
芦苇的根通常可以扎到约2米深,它们在风中舞蹈,让我想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诗句,它们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种美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西风吹乱了我的头发,身上也有点凉飕飕的感觉,我还是把木栈道的每一处地方走了个遍。木栈道完全淹没在芦苇荡里,空气绝对清爽,还有一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
站在观景台上,远处一排排电力风车,静静地伫立在山巅,在风的吹拂下,旋转的叶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看雪山矗立,看风车转动,看芦苇舞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儿时,家乡的那一渠芦苇,在秋季也是这样美丽,朴实无华,却以其坚韧的生命力,在风中屹立不倒,这就是生命的力量。我如同儿时一样,折几支芦苇花带回家,插入空瓶里,便是一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