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泊古城

2024-09-10 21:40:12

        听说乌拉泊古城9月正在试运行,向游客开放了,我第一时间便去参观。乌拉泊古城,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南郊约10公里处的乌拉泊湖畔,从乌鲁木齐市区出发,沿着G30向南行驶,过乌拉泊北收费站,再行驶大约6公里后驶出高速公路,经过匝道后便可看到乌拉泊古城的景点导视标识牌,经过一条道路后,即到达古城入口。

        走进乌拉泊古城历史文化展览馆,展厅正在展出《雄关绝漠固圉心——乌拉泊古城历史文化展》,固圉是巩固城防的意思。

  首先是前言部分。乌拉泊古城属唐至元时期遗址,是乌鲁木齐市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是新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曾扼守丝绸之路白水涧道,与周边乌拉泊烽燧共同组成了天山北道军政防御体系,有力保障了古丝绸之路畅通繁盛,是准确揭示乌鲁木齐地区各民族交融汇聚,共同缔造、发展、巩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珍贵实证。

  第一部分是山河形胜。乌拉泊古城南倚天山,北望准葛尔盆地,东扼通吐鲁番和南疆的必经要道天山白杨沟口,位居天山古道要冲。遗址城垣高大宽厚,城楼、角楼、瓮门等遗迹尚存,城的周边曾出土或采集过少量灰陶器、覆莲纹铺地方砖、古代钱币等文物。

  第二部分是万里同风。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历代中央政权都把西域视为故土,始终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共同开拓疆土,缔造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形成是中原与周边各族文化连续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万里同风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文化交融、地域统一的特征。

  第三部分是明月为证。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干多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它是我们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使命。

  第四部分是岑参趣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西北边陲,涌现出众多边塞诗人,岑参就是最杰出代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这些名句不仅展示了岑参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感情,也为我们了解唐代边塞生活和士人精神风貌提供了宝贵的窗口,让茫茫戈壁有了诗意。

  结束语。乌拉泊古城,天山的守望者。千年前,中央政权在此营建城池、屯垦成边,建立了层级分明、结构清晰的军政体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带动了丝绸之路新北道的繁荣与东西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揭示乌鲁木齐地区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珍贵实证。

  整个展览不仅有文字说明,图片和实物展示,还有视频回顾那千年的故事。从展览馆出来,向左前行就可以看到远处绵延的古城墙体,这是乌鲁木齐市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古城遗址。古城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50米,城垣基本完好,现存角楼、马面、会城等遗迹。走在木栈道上,看着古老的城墙,虽已是残垣断壁,依旧能感受当年的雄风。

  站在古城,可见一大片水域,这就是乌拉泊水库,兴建于1959年,1961年竣工,是乌鲁木齐河栏河水库,其海拔高度比乌市高出约223m,被称为乌市头上一盆水。水库与古城相映成趣,好似镶嵌在乌鲁木齐市南部版图上的两颗珍珠,它们是乌鲁木齐历史发展的见证。

  乌拉泊古城被誉为乌鲁木齐城建史上第一城,距今1300多年,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桥梁,如今开放古城,让更多人能够走进这座古城,感受它的历史韵味与文化魅力,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