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的西大桥

2024-04-01 20:38:02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省城上学,家人和同学偶然来看我,我都会带他们去西大桥走走。去这里,不仅仅是交通方便,更重要的是,这是城市的地标性地带。那个时候甚至更早的时候,以身后的红山为背景,在西大桥上拍一张照片,就如同去北京,一定要到天安门广场拍照一样。

  西大桥的西南角是有百年历史的园林胜地人民公园,北面的红山被誉为乌鲁木齐的象征与标志,这里是乌鲁木齐十景之一,是贯穿乌鲁木齐市东西重要交通枢纽,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1763年清政府架设了乌鲁木齐河上的第一座桥虹桥,因在城的西边故又称西大桥。也就是这一年,乾隆帝将扩展后的城池命名为迪化(乌鲁木齐)。1906年,又修起一座木架结构的巩宁桥1914年倒塌。1918年重建,桥下是流淌的乌鲁木齐河水,1940年再次被冲毁。1958年之前,西大桥是石墩木板桥。1959年,西大桥建成了钢筋混泥土的水泥桥,可以并列通行四辆汽车,桥两侧建了人行道,桥上还安装了路灯。

  1996年,西大桥经过整体改造施工,一座全长110米、宽42米,护栏采用不锈钢装饰的现代化大桥建成。2009年西大桥第七次改造修建,改造后的西大桥是双向10车道,两侧人行道从原来的各5米宽拓宽到7米宽。

  清朝年间,乌鲁木齐河从此流过,河的两岸是一些土坯垒起的客栈,南来北往的商贾们便落脚于此,客商们在桥头饮水的马匹络绎不绝,遂成一景。我上学时,经常来西大桥,看有两匹啃草饮水、仰天长啸的长桥饮马的雕塑,想象那时的场景。由于西大桥扩建和车流量迅猛增大,曾经的雕塑,重现在西大桥东头的街心花园。

  西大桥桥头,立着四个高大威猛的虎头狮纹兽,她由石兽和底座两部分组成,采用泉州花岗岩整体雕刻而成,造型为虎头狮身,呈坐立状,雕刻气势雄伟,神态威武,这个造型是参照1977年乌鲁木齐南山100公里处阿拉沟古墓地出土的黄金牌饰纹样图案,设计放大雕刻而成,狮纹金牌饰为国家珍贵文物,年代为公园前4世纪前后,是古代表现威武勇猛,辟除群凶的象征元素。

  虎狮兽屹立,红山塔巍然,遥相呼应,祈祥求福,纳吉祺瑞,佑卫世间通衢,永固黎民平安。一个个威风凛凛的小狮子蹲坐桥栏杆上,和虎头狮纹兽一起,护佑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和车辆。

  每次到红山,都会站在西大桥上,看河滩公路往来车辆,以前还可以数清楚车辆,现在很难数清楚。河滩公路,这个在干涸河床基础上改建成的公路,成为乌鲁木齐市贯通南北的交通主动脉,曾经的滔滔河水,变成了川流不息的车辆,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该路承载着全市47%的交通量,每天有30万辆各类车辆通行。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无数的游人在这里拍照留影,西大桥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在时光里回眸,每一个生活在这里人,亦或路过这里的人,西大桥会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在不经意间与你重逢。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