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农活
2024-02-20 17:32:17
我的家乡主要种植的是玉米和麦子。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放暑假也正是夏收季节,上千亩的麦子都是人工收割完成。那时,家家户户必备镰刀,磨石和用芨芨草做的捆绳。
镰刀是农村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大人们弯着腰,右手拿镰刀,用左手一把揽住麦子,镰刀向前倾斜45度,将镰刀锋口放在麦穗的底部,沿着地面用力收割,形成一捆就用前一天做好的捆绳绑住。镰刀收割看起来简单,但稍有不慎,就会伤着腿部或者损坏镰刀。每次收割之前,先用磨石把镰刀磨利,这样会省力些。
手工收割会导致一部分麦穗没有被完全收集,而这些遗漏的麦穗,则需要孩子们去拾回来。没有老师组织,对于孩子们来说,拾麦子是暑期必须的任务。七月的天气炎热,干焦的麦穗也很扎手,我们提着筐子,顺着麦茬,一人两行,一颗颗地拾。上午拾满一筐就提到队里的麦场上,过秤记录,一斤几分钱,下午接着去拾。
雨过天晴后的麦子,又沉又好拾,但常识告诉我们,带水分的麦子堆积在一起容易发霉变质,我们就在大树下休息玩耍时,把一筐麦子倒出来,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再装入筐子里去提交。一个暑假,拾麦子可以得到几元钱的报酬,用于秋季开学买本子、铅笔等学习用具。
秋季的农活主要是掰玉米。掰玉米是将玉米棒子从玉米秆上掰下来,相比拾麦子而言,掰玉米更辛苦。玉米个头长得很高,成片的玉米地闷热刺挠,我们提着筐子,一人一行,把一颗颗玉米棒子掰下来,放进筐子里,提着很重的一筐玉米,倒放在成一大堆。
我那个时候瘦小,起先不知道自己提不动一大筐玉米棒子,又不愿意丢弃玉米,毕竟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连拉带提的硬是把玉米放进大堆里,后来就知道寻找就近的玉米堆,或者掰到多半筐时就开始倒换。
一天劳动快结束时,还要把堆放在玉米棒子再放到马车上拉回队里。秋季收玉米时,我们已经开学,是学校组织的支农劳动,一般有十天左右,劳动结束后,回到学校继续学业。我们也会在放学后,到地里捡拾遗漏的玉米,带回家,可以煮熟吃,可以磨成玉米面,当然也可以喂鸡。
掰玉米让人能开心的事,就是寻找带着甜味的玉米杆,我们把它叫做“甜杆”。刚开始,不知道哪棵玉米杆甜,哪棵不甜,看着有经验的人挑选,慢慢就知道了,玉米结的小的、秸秆颜色稍微有点发红的,一般都甜,水分还多。
再后来才知道,发甜的玉米秆一般不结穗,或者稀啦啦不几个籽的玉米穗,也许是玉米在成长中,没有把能量转化成果实,就把糖分集中在下半部,这部分水分含量高,且甜脆可口,简直就是“小甘蔗”。
小时啃玉米杆,很容易被锋利的硬皮给割伤手或嘴巴,常常是一边嘴巴流血,一边继续啃,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天然零食,没有任何添加剂,带来的童年乐趣,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起来,依旧历历在目,满口含甜。
儿时的农活
我的家乡主要种植的是玉米和麦子。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放暑假也正是夏收季节,上千亩的麦子都是人工收割完成。那时,家家户户必备镰刀,磨石和用芨芨草做的捆绳。
镰刀是农村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大人们弯着腰,右手拿镰刀,用左手一把揽住麦子,镰刀向前倾斜45度,将镰刀锋口放在麦穗的底部,沿着地面用力收割,形成一捆就用前一天做好的捆绳绑住。镰刀收割看起来简单,但稍有不慎,就会伤着腿部或者损坏镰刀。每次收割之前,先用磨石把镰刀磨利,这样会省力些。
手工收割会导致一部分麦穗没有被完全收集,而这些遗漏的麦穗,则需要孩子们去拾回来。没有老师组织,对于孩子们来说,拾麦子是暑期必须的任务。七月的天气炎热,干焦的麦穗也很扎手,我们提着筐子,顺着麦茬,一人两行,一颗颗地拾。上午拾满一筐就提到队里的麦场上,过秤记录,一斤几分钱,下午接着去拾。
雨过天晴后的麦子,又沉又好拾,但常识告诉我们,带水分的麦子堆积在一起容易发霉变质,我们就在大树下休息玩耍时,把一筐麦子倒出来,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再装入筐子里去提交。一个暑假,拾麦子可以得到几元钱的报酬,用于秋季开学买本子、铅笔等学习用具。
秋季的农活主要是掰玉米。掰玉米是将玉米棒子从玉米秆上掰下来,相比拾麦子而言,掰玉米更辛苦。玉米个头长得很高,成片的玉米地闷热刺挠,我们提着筐子,一人一行,把一颗颗玉米棒子掰下来,放进筐子里,提着很重的一筐玉米,倒放在成一大堆。
我那个时候瘦小,起先不知道自己提不动一大筐玉米棒子,又不愿意丢弃玉米,毕竟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连拉带提的硬是把玉米放进大堆里,后来就知道寻找就近的玉米堆,或者掰到多半筐时就开始倒换。
一天劳动快结束时,还要把堆放在玉米棒子再放到马车上拉回队里。秋季收玉米时,我们已经开学,是学校组织的支农劳动,一般有十天左右,劳动结束后,回到学校继续学业。我们也会在放学后,到地里捡拾遗漏的玉米,带回家,可以煮熟吃,可以磨成玉米面,当然也可以喂鸡。
掰玉米让人能开心的事,就是寻找带着甜味的玉米杆,我们把它叫做“甜杆”。刚开始,不知道哪棵玉米杆甜,哪棵不甜,看着有经验的人挑选,慢慢就知道了,玉米结的小的、秸秆颜色稍微有点发红的,一般都甜,水分还多。
再后来才知道,发甜的玉米秆一般不结穗,或者稀啦啦不几个籽的玉米穗,也许是玉米在成长中,没有把能量转化成果实,就把糖分集中在下半部,这部分水分含量高,且甜脆可口,简直就是“小甘蔗”。
小时啃玉米杆,很容易被锋利的硬皮给割伤手或嘴巴,常常是一边嘴巴流血,一边继续啃,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天然零食,没有任何添加剂,带来的童年乐趣,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起来,依旧历历在目,满口含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