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地里的苦与乐

2023-10-21 21:45:11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桃开棉白时。2002年秋季,我带领学生开展支农拾花劳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奔赴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农场,进行为期两周的摘棉花劳动锻炼。

  劳动技能教育是艰辛的,我和所有的带队老师一样,清晨和学生一起下地,中午与学生在地头一起吃饭,晚上还要总结劳动情况,检查安全环境,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了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老师们克服种种困难,用模范的行动和坚定的意志,带领着学生,也感染着学生。

  劳动过程中,同学们也成长很快,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下,他们开始自觉地维护学校和班级荣誉,相互帮助,甚至不计报酬,相互鼓励,不怕吃苦,早起晚归,提高班级拾花总量,很多事迹也感动着我。

  劳动委员以拾花动员会上发出的倡仪劳动光荣,争创佳绩,平安返校为起点,在当天下午,就率先带领几个学生投入到棉花采摘的劳动中。宣传委员建立了临时上午广播站——《棉田之声》,播报劳动信息和感悟。团支书发出把绿色留给农田的倡议,得到学生的积极拥护,每天午饭后,学生把吃饭用过的一次性碗筷和塑料袋等垃圾,搜集起来,统一放到指定地方,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保护环境,重在行动的含义。

  还有几个学生劳动实践锻炼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棉田周围都是沙漠,尘土飞扬,劳动和生活环境都非常恶劣,但他们一路高歌,保持激昂的斗志,发扬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每天都能圆满完成任务。陈红是班里年龄最小,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女生,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累的活,前三天都完不成任务,但她任劳任怨,每天都在增加产量,直到最后完成劳动任务,她父母来看她,惊讶地连连夸赞。

  有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见过棉花,开始采摘速度很慢,他们虚心请教拾花技巧,慢慢地加快拾花速度。在拾花的前几天里,就有人感到了劳累,腰酸腿痛的,适应不了,想打退堂鼓,在老师和同学的劝说下,毅然留下来劳动。进入秋季,西北早晚温差大,蚊虫叮咬,有感冒、咳嗽甚至发烧的同学,但是他们都克服困难,坚持劳动。

  由于我们学生拾花干净,没有任何违规事件,给农场留下极好的印象,农户从开始并不愿意接受到后来积极接受学生拾花,每次称完秤,许多学生都会对农户说阿姨、叔叔再见,这句话温暖着许多农户。八月十五这天,农户专门学生炖鸡肉,买月饼吃,学生们感动之极。

  劳动课程结束时,就是十一小长假,我们师生返回刚好可以休息几天。有一个叫李晋的学生,家在甘肃武威,提前完成了劳动任务,可以回家的。他却留下来了。我问:你怎么不回家?他回答:以后可能没有这样全班在一起劳动的机会了,我可以无偿帮助那些不能拾花的同学,以后我遇到困难也会有人帮助我的。这句话一直感动着我和许多同学。

  二十年过去了,现在机器采棉代替了人工拾棉,那些学生们都成了岗位上的顶梁柱。每到秋季,我看到大片大片的棉田,都会想起我们师生一起战斗在棉田的情景。每次聚会时,大家也都会说起那段苦与乐的日子,忘不了大集体生活的场景,忘不了拾花归途中的嬉闹,忘不了我们构建的师生情谊。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