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十月的游玩,追逐五彩斑斓的景致,是我最主要的选择。2023年10月17日(周二)我参加了《乌昌徒步AA群》的徒步活动,线路是米东区哈熊沟景区里的猩猩峡谷穿越山楂沟,大约12公里,爬升300米左右,这里距离乌鲁木齐主城区50公里的路程,是乌鲁木齐天然的后花园。
38人一车正满员,正午12点抵达目的地猩猩山,开启了一天的徒步活动。猩猩山因其山势走向酷似一只卧做远眺的大猩猩而得名。
猩猩山沟是东天山北坡立体、垂直景观带,这里植保存的比较完整。雨后的天气晴朗,气温较低,地面明显地出现了霜冻,沿着一条峡谷行进,不一会惊喜连连,有人陆续采到了蘑菇。我没有想到,进入十月,昨日气温在1~15度,如此低温,还能采到蘑菇,真有点意外。
不一会就看见,一片白桦树如同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在秋风中奏响,一下子吊足了胃口,友友们拿着手机纷纷拍照。
白桦树被喻为“森林美人”。早春抽嫩芽,长新叶,生机勃勃;夏季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秋天披一身黄金甲,冬日裹一树白霜,闪闪发光。
她雪白的树身,挺拔的枝干,圆了很多寻梦的人,画家在这里寻找色彩,诗人在这里找到灵感,摄影爱好者在这里静等光和影,而我们一行徒步的人,来这里健身赏景。
仰望白桦树枝,深秋的叶子,一半挂在枝头,一半落满一地,脑海里盘旋着朴树唱的《白桦林》旋律。一棵棵参天白桦林,虽然不多,但他们挺拔傲霜风骨足矣震撼心灵。
每当暮秋来临,一片一片的绿叶华丽转身为金叶,在这个万物凋零的季节里,林中的金黄树叶闪耀着希望和生机,成为西北十月的靓丽色彩。
暂时告别白桦树,继续行走,爬过一个小坡,在一人多高的灌木丛里沿着一条小路行走,偶遇蘑菇,也会兴奋一会。在一片宽阔地,简单的午饭后继续翻一个坡,来到此次徒步的高点。
一幅苍凉的画面感进入着我的视野,成片的白桦林枯死甚至倒下,我问问身边的友友,这些树木为何这般凄残,回答道:或因缺水或因生病。
我查阅一下资料,白桦一般生长在海拔400-4100米的山坡或林中,适应性大,分布甚广,尤喜湿润土壤,喜欢阳光、不耐荫、耐严寒、对土壤适应性强、喜酸性土,沼泽地、干燥阳坡及湿润阴坡都能生长。深根性、耐瘠薄,常与红松、落叶松、山杨、蒙古栎混生或成纯林。天然更新良好,生长较快,萌芽强,但寿命较短。
白桦最高可长到27米。白桦树曾经长过树枝的地方,后来树枝掉了,留下的树皮疤痕,象一只只眼睛——上下结构的小括号纹理内还有圆圆的纹理。白桦树一年年的长高,树皮至下而上会有不断增加的“眼睛”,如今,这片白桦树的眼睛流露出哀婉的神态,让人心疼。
接着我们开始了下坡,应该进入山楂沟。沟内山楂树成林,还有其他树木,五彩班斓成为哈熊沟景区内沟谷灌木林景色的亮点。
山坡依旧有绿色,也让我有点意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行人,五颜六色的着装,给寂静的山野增添了色彩,带来了欢笑和活力。
我是第一次看见成片的野山楂树,树枝带少许的刺,至少3以上高,梨果球形,呈金黄色和红色,可以食用。山楂树绵延几公里,此时已到下午五点,阳光的照射下,红彤彤的一片。迎着光线回望,整林的山楂就像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悬挂在枝条上,非常漂亮。
我们揪了一些野山楂吃,味道不错,就是有点粘手,经过轻霜侵染后,有一种酸中带甜的味道,也有点涩的感觉,让我回想起儿时揪野果子吃的场景,一种酸酸甜甜萦绕于舌尖。
每次走进山野,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心情顿时变得愉悦起来。无论是阳光洒落在地上还是微风吹过耳边,在户外都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最美好的礼物。
感谢《乌昌徒步AA群》的组织,感谢领队飞雪以及协作和收队的辛苦付出,深秋徒步爬山,健身赏景,趣味多多。
猩猩山赏桦树品山楂---哈熊沟景区徒步
西北十月的游玩,追逐五彩斑斓的景致,是我最主要的选择。2023年10月17日(周二)我参加了《乌昌徒步AA群》的徒步活动,线路是米东区哈熊沟景区里的猩猩峡谷穿越山楂沟,大约12公里,爬升300米左右,这里距离乌鲁木齐主城区50公里的路程,是乌鲁木齐天然的后花园。
38人一车正满员,正午12点抵达目的地猩猩山,开启了一天的徒步活动。猩猩山因其山势走向酷似一只卧做远眺的大猩猩而得名。
猩猩山沟是东天山北坡立体、垂直景观带,这里植保存的比较完整。雨后的天气晴朗,气温较低,地面明显地出现了霜冻,沿着一条峡谷行进,不一会惊喜连连,有人陆续采到了蘑菇。我没有想到,进入十月,昨日气温在1~15度,如此低温,还能采到蘑菇,真有点意外。
不一会就看见,一片白桦树如同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在秋风中奏响,一下子吊足了胃口,友友们拿着手机纷纷拍照。
白桦树被喻为“森林美人”。早春抽嫩芽,长新叶,生机勃勃;夏季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秋天披一身黄金甲,冬日裹一树白霜,闪闪发光。
她雪白的树身,挺拔的枝干,圆了很多寻梦的人,画家在这里寻找色彩,诗人在这里找到灵感,摄影爱好者在这里静等光和影,而我们一行徒步的人,来这里健身赏景。
仰望白桦树枝,深秋的叶子,一半挂在枝头,一半落满一地,脑海里盘旋着朴树唱的《白桦林》旋律。一棵棵参天白桦林,虽然不多,但他们挺拔傲霜风骨足矣震撼心灵。
每当暮秋来临,一片一片的绿叶华丽转身为金叶,在这个万物凋零的季节里,林中的金黄树叶闪耀着希望和生机,成为西北十月的靓丽色彩。
暂时告别白桦树,继续行走,爬过一个小坡,在一人多高的灌木丛里沿着一条小路行走,偶遇蘑菇,也会兴奋一会。在一片宽阔地,简单的午饭后继续翻一个坡,来到此次徒步的高点。
一幅苍凉的画面感进入着我的视野,成片的白桦林枯死甚至倒下,我问问身边的友友,这些树木为何这般凄残,回答道:或因缺水或因生病。
我查阅一下资料,白桦一般生长在海拔400-4100米的山坡或林中,适应性大,分布甚广,尤喜湿润土壤,喜欢阳光、不耐荫、耐严寒、对土壤适应性强、喜酸性土,沼泽地、干燥阳坡及湿润阴坡都能生长。深根性、耐瘠薄,常与红松、落叶松、山杨、蒙古栎混生或成纯林。天然更新良好,生长较快,萌芽强,但寿命较短。
白桦最高可长到27米。白桦树曾经长过树枝的地方,后来树枝掉了,留下的树皮疤痕,象一只只眼睛——上下结构的小括号纹理内还有圆圆的纹理。白桦树一年年的长高,树皮至下而上会有不断增加的“眼睛”,如今,这片白桦树的眼睛流露出哀婉的神态,让人心疼。
接着我们开始了下坡,应该进入山楂沟。沟内山楂树成林,还有其他树木,五彩班斓成为哈熊沟景区内沟谷灌木林景色的亮点。
山坡依旧有绿色,也让我有点意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行人,五颜六色的着装,给寂静的山野增添了色彩,带来了欢笑和活力。
我是第一次看见成片的野山楂树,树枝带少许的刺,至少3以上高,梨果球形,呈金黄色和红色,可以食用。山楂树绵延几公里,此时已到下午五点,阳光的照射下,红彤彤的一片。迎着光线回望,整林的山楂就像一个个红色的小灯笼,悬挂在枝条上,非常漂亮。
我们揪了一些野山楂吃,味道不错,就是有点粘手,经过轻霜侵染后,有一种酸中带甜的味道,也有点涩的感觉,让我回想起儿时揪野果子吃的场景,一种酸酸甜甜萦绕于舌尖。
每次走进山野,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心情顿时变得愉悦起来。无论是阳光洒落在地上还是微风吹过耳边,在户外都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最美好的礼物。
感谢《乌昌徒步AA群》的组织,感谢领队飞雪以及协作和收队的辛苦付出,深秋徒步爬山,健身赏景,趣味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