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五十春,相伴渡金婚

2023-10-02 21:09:58

        老师和师母均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生人,在那个年代,能有初中文化水平都可以称得上是文化人,况且老师是妥妥的高中毕业生,因支边携师母来到新疆,成为一名老师。我上高中的时候,经常到老师家问问题,因此认识了师母。

  见师母的第一眼,就感觉无论气质还是说话都远远赶不上老师,但师母待人特别热情。老师是教语文的,知识储备厚实,听他的课,从来没有感到枯燥。而师母一开口说话,我们就知道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

  后来接触的多了,除了学习,我们也敢与老师交流其他方面的事情,有时也斗胆地了解他们的婚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乡村,婚姻还是通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相知,相识,老师也不例外。老师二十岁那年就结婚了,女方并没有上过学,但能持家,对父母孝顺,很快他们就有了一双儿女,老师觉得生活也挺美满。

  老师从事教学工作后,开始参加自学考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师母依旧操持家务,我们爱学习的几个同学,也时常相约一起去老师家问问题,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答疑解惑。有时我们也一起闲聊当代文学,以及文学创作,师母几乎就插不上话题,我们就觉得师母配不上老师。脾气相当好的老师,会板起脸说:你们小娃娃懂什么,好好学习,以后就知道什么是婚姻。

  一天,老师没有按时来上课,这是很少出现的情况。第二天,老师来了,脸上和脖子明显有被抓烂的痕迹,老师认真地上完课。放学了,校园里安静下来,老师的办公室的门开着。月亮升起来了,老师的办公室的灯亮着,他一个人独自坐在里面抽烟。我想,老师一定遇到难题了,于是大着胆子走进办公室,假装问老师作业,然后与老师聊了起来。

  老师与师母,从小就认识,两家世代关系很好,就促成了这段婚姻。现在孩子也大了,可他们之间的缝隙也大了,很多事情往往说不到一起。老师在家想看书学习,拿到大专文凭后,还想自学本科。师母在家就絮絮叨叨,报怨手头紧张。于是,吵架就不可避免。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老师,就冒冒失失地说:实在不行,就分开呗。老师则认真地说:婚姻不仅仅是一种情爱,更是一种责任,怎么能离婚呢,况且他也有过错。其实,那时的我,并不完全懂他说的话,有点初闻不知曲中意,也就是这次聊天,我与老师成了朋友。后来,我在考学毕业就在省城工作,节假日常去看望老师。师母也抱怨老师对她有点冷漠,我就在中间调和道:老师现在主管教学,肯定忙于工作。

  与老师一起喝酒闲聊,说起婚姻,老师很欣赏我们这代人能够自由恋爱,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我说,你羡慕嫉妒恨吗?老师说,羡慕嫉妒但不恨。他接着说:婚姻就是一份宽容和担当,是相依相伴的一生承诺,求大同存小异,宽容对方,以和为贵。婚姻就是在磕磕碰碰中的修修补补,走到晚年才觉得相互离不开,才觉得那些曾经不愉快的事情,也点缀着婚姻的完美。

  如今,老师与师母在风雨中牵手,一起走过金婚,五十年,相亲相爱情如泉,不离不弃爱如磐。祝福老师!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且吟诗词道尽爱 后一篇:月下独处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