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我们穿越大青山

2022-04-06 21:24:29
标签: 大青山

       44日,寒食节。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寒食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已融入清明节里了。

  寒食节这天,我与骑友甜蜜人生和边界,一行三人,骑车穿越大青山。天山沟壑纵横,由无数支脉组成,位于昌吉正南,30多公里处有一条山脉叫大青山,誉为昌吉的母亲山,这里是一块肥美的牧场,也是一座地质公园。爱好骑行的昌吉人,对大青山的喜爱,可以这样表达,爱你千遍也不厌倦。一般情况下,骑行人会选择路况好,景色美的线路,偶尔也会走一趟艰难的山路,考验一下毅力,当成一次修炼,去苦行一次,骑行翻越大青山恰能满足这种需求。

  早930分从市区出发,路过春光商店补水,1110分抵达是灰坝,灰坝是华电修建的存放废渣的地方,现在是昌吉八钢的骑行人打卡之地。

        告别灰坝,开始进山,沿着大青山脚下一路西行,中午110分抵达分水岭,分水岭是区分三屯河和头屯河的水域分界线。

  中午25分,到一棵树,树木还在沉睡中,方圆几公里这一棵树与大山相伴。这里午饭休息后,开始最艰难的穿越线路。

        330分,用了50分钟成功翻越大青山来到哈克达坂。450分从S101公路出来,下午5点抵达在硫磺沟镇,剩余30公里的路程,一路休闲骑行,630分平安到家,全程O型线路104公里。

  这条线路,我来过几次,这次用时最短,感触颇深。

        一是,路况极虐。这是一条骑行短线路,需要爬山翻岭,尽管知道线路的艰难,但这次骑行,选择在四月初,沿着山体脚下的崎岖小路,碎石多,有些地方土质松软,有些地方还有积雪,路上坑坑洼洼,下坡没有速度,上坡费力。

  一过分水岭,道路虽是干的,但都是牛羊的蹄印,原本不好的山路更加不平,颠簸着五脏六腑。翻大青山的路都是碎石,大大小小的,几乎没路,还有积雪。出大青山的路,原本是下坡,道路更是泥浆般,大小不等的泥浆块,随时都要颠转车子的感觉,小心翼翼地骑行,一直紧锁着心。真体验了一把:上坡费力下坡费心。

  二是,一碗泉的水相当清澈。我们中午130分到达一碗泉。这里是牧民用水处,青石板扣盖住,水从旁边慢慢涌出,几头牲畜休闲觅食。记得上次看到一碗泉的水,还是比较混浊的,这次出乎意料的清澈,灌了一瓶水,从外观很难分辨出哪瓶是超市买的。我想,是不是沉积了一冬,雪水净化的结果。

  三是,山体泛青了。尽管还有少许积雪,远远看去,山体恢复了生机,脚下不时有股股细流挡住,真是一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景象。看着泛青的山体,突然冒出来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泛青的山体向我们施展的一丝绿意,含蓄、温婉而又充满流动的生机。

  四是,从哈克达坂出来,上到S101公路,十多里公里路况景色很美。新整修的道路蜿蜒盘旋,一马平川,道路两边的丹霞地貌赏心悦目。一说到西北,出现在脑海里的词一定少不了粗矿,西北不仅地缘广袤,而且表露出的性格是有豪放的,眼前的丹霞地貌,各种形态,各种颜色,混搭一起,渗透着西北的粗矿,每一帧画面都是大手笔的杰作,适合远望,走进则失色不少,有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觉。

  这次穿越时间用时最短,要感谢同行的甜蜜人生和边界,他俩在最艰难的地方,帮我推车。一路照顾,得以顺利完成穿越。清明节,我们以绿色低碳的行为,传播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强身健体抵御疫情。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