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州文桥的桥

(2019-02-11 05:58:53)
标签:

历史

分类: 文化

  全州文桥的桥


                    全州文桥的桥

 

想去全州文桥看桥是很久的事了,因为在《桂林交通志》上看到对全州文桥的民间桥的介绍,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想去探访的念头。

 

大年初四,笔者驱车来到文桥采风,领略了文桥和桥的一些故事……

文桥镇距全州县城48公里,距桂林160多公里,北与湖南东安县相邻,面积335平方公里,人口5万多人。它地处越城岭下,四面环山,呈小盆地状。有“三山六岭十二桥”(全州县志记载)之称。三山,即笔架山、杉木山、和谏山。六冷,指熊家岭、奉家岭、矮岭、西岭、桥头岭、巴蕉岭。而文桥的桥却何止十二座呢,每座山每座岭流下的小溪,溪流上都有桥,数十条乡村道路,路路都有桥,比喻说明文桥的桥比山岭还多。

 全州文桥的桥


文桥因桥而得名,该镇建桥之多。是罕见的,筑桥之美,也是少有的。文桥镇境内风景优美,处处可见历经几朝几代风雨淋沥的风雨亭桥。有建于宋代的古庙甑山奄、石观音、邓家祠堂(大泉井)等。

文桥镇桥梁种类繁多,有风水桥、风雨桥、石拱桥、木板桥、石板桥、亭廊桥等,有上百座,美趣各异。而最具地方特色的应该是风雨桥,现全镇共有22座。

全州文桥的桥

   文桥为什么桥多,据文桥镇的上了年纪的伍大哥介绍:桥多的原因有三,一是文桥有万乡河、宜湘河、文桥河、谏水等10多条河流纵横境内,造成居民村庄、田园阡陌分割,须用桥连接“山水之隔”;二是文桥“地灵人杰”出了不少官员。全州县志称:“长、万二乡出白米,思建二乡出刀枪,富贵落升乡。”民国以前,全州行政区划为恩德、建安、宜湘、长乐、万全、升平等6个乡。升乡就是现在所辖的文桥,庙头一带。这些官员为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往往为家乡捐资修桥。尚存完好,有气派的风雨桥和石拱桥,多半是在外做官的捐修的;三是文桥的群众有募捐修桥“积阴功”的社会习俗。小孩呱呱堕地降临人世到蹒跚学步,其父母要择定吉日为小孩架一便桥或修一段路。更重要的是文桥的村民有护路养桥的意识。村村有护桥的村规民约,如桥的修缮期限,资金筹措,对破坏者的处罚办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全州文桥的桥


笔者走完文桥镇周围的几个村庄,确如全州县志记载的“三山六岭十二桥”的景象。以下为几座文桥主要的简介:

东峰桥:位于镇政府所在地的河流上,右旁一小山地,左连一片宽阔的良田。桥身下面是两孔石拱墩,桥面铺设平展的青石桥;上面是木瓦结构,圆木柱、方栏杆,长条凳、顶盖木椽青瓦,造型美观大方。

南溪桥:位于文桥镇宅地村南500米,当地村民募捐修建于清朝嘉庆五年(1804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村民曾集资进行维修,建国初期于1952年,村民又进行第二次维修。虽然经多次维修,基本保持原貌,结构朴实,富有地方特色。该桥为木石结构的风雨桥,河中有两个青石桥礅,全桥长22米,宽4米,桥石距河床高3.5米,桥亭为长廊式,高4米,由四排56根直径18厘米的杉木圆柱支撑桥廊,两侧分设栏杆,桥面用厚实木板平铺,桥亭顶盖青瓦。

郑家桥:位于文桥镇文桥村东北200米处,为当地村民募捐修建于清代,具体年数无考。有桥亭以便行人过往歇息,避风雨,桥身较长,造型朴实,1963年曾维修。该桥河中有三个石桥墩,大圆木铺架,桥梁道长27米,宽4米,桥面平铺厚实木板。长廊式桥亭,高4米,由四排72根圆木柱支撑。桥面距河床高3米,两侧筑有栏杆,顶盖青瓦,为歇山两坡顶。郑字桥旁现又建有一座水泥公路桥,供车辆通过。两桥并排,取名友谊桥,老百姓又称兄弟桥。

黄家亭子桥:位于文桥镇锦福黄家东北200米。当地村民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募捐修建。四周均为稻田,既便于行人过往,又可供人歇息避风雨。桥亭子为长廊式,设计富于地方风格,装饰较讲究美观。该桥为木石结构的长廊式风雨桥,该中有青石桥墩,桥长16米,宽6米,桥亭高6米,桥面平铺青石。桥亭由四排44根圆杉木支撑,梁上装饰颇具匠心,装饰以精致的荷花和向日葵的雕刻图案。亭中设有烧香的供台神位。长廊歇山式,中部一亭也是歇山顶与亭廊构成重檐,背角飞翘别具一格,长廊两侧有栏杆,结构完美。

大缘桥:位于文桥镇杨福村旁。建于清朝,有青石雕刻的“大缘桥”三字相,在门头上。门两侧有对联一幅“停肩歇足便行人,避日乘凉留过客”。民国32年重修。

凌云桥:位于文桥镇谏六谏山村。明朝万历八年修建,至今有400余年历史。2003年百姓募捐维修,此桥有段动人的传说。古时,此村多灾多难,民不聊生。原来是前面有一座山,貌似狮子,张口呲牙怒视该村,于是村民请来高师名匠,建成一座雄伟的瓦桥高高耸立村前,圆形石跨正对狮子,桥下丈余远筑一石坝,造成水落差,翻起一股白浪,发出巨大轰隆声,镇住了狮子。从此,风水桥为该村消灾避难,人民安居乐业。

 

              2019211日于艾墨轩

全州文桥的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