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郭德纲的《败家子》泼点冷水
春晚总导演让郭德纲来担纲压轴戏的重任,也许让郭德纲的压力过大,毕竟他这是第一次上春晚,而且他还有一个更大的职责,就是春晚想把他推为“赵本山第二”。因此,希望所演的《败家子》一炮走红,结果,节目一播出,让全国人民大感失望,这就是我们老百姓俗称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为什么一个在全国相声界和影视界甚至是歌坛走红的大牌名星,在春晚的舞台上发挥不了他的应有得水平呢?
笔者认为:首先他的失败出在脚本上,任何一个文艺作品,她都要源于生活,创作提炼后又要高于生活。而郭德纲的《败家子》却见不到生活的影子,都是一些生活碎片的链接,主题凌乱,包袱老套,欲说又止,观众不明白他所要表达和鞭挞的是什么,无论郭德纲、于谦如何卖力表演,都难以赢得观众的喝彩。
其次是春晚导演对节目审核把关不严,显然,对于郭德纲这样的大红大紫的相声演员,她考虑的更多的是郭德纲的名气和人气,无论郭德纲的脚本如何,都会给其一个表演得机会,以满足全国人民对郭德纲好奇的愿望,结果事与愿违,却引来了一片的质疑声音。
第三,不管是赵本山还是郭德纲,他们都在经营着他们的文化公司和产业,据媒体披露,像本山传媒公司日进斗金六十万,相信郭德纲的德云社也会日进斗金几十万,他们的心思在于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哪有心思去深入生活,那种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总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流传,怎么能够创作得出接地气的优秀的文艺作品。
相声大师的作品我们至今耳熟能详,马三立的《豆你玩》、马季的《宇宙牌香烟》、侯宝林的《关公战秦琼》,我们百看不厌,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这些艺术大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具体表现。
这就是郭德纲的《败家子》“败走麦城”的根本原因。
2013年2月12日于六三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