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高症”发作,发改委失衡

(2010-11-05 06:28: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三高症”发作,发改委失衡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显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36个大中城市,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监测产品,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其中黄瓜和西瓜涨幅最高。

     而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刘福垣在“2010亚洲经济合作论坛”说:“我们没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产物,拉动内需物价就要上涨。物价上涨正是在拉动内需的一个反应。我们中国要想成为强国,非得是‘三高’。即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

 

     笔者想问,这位专家的“三高”强国论调是代表个人观点还是代表政府的意见,如果是代表个人观点,请专家给予大众一个说明:此论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是代表政府意见,则应向人民说明她的理由。

    “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产物”,难道这位专家说,当前的房地产价格只涨不跌是“政府政策的产物”?一年来在食品上不断疯涨的“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油不得”、“棉花掌”等等不同产品的轮番涨价,最近一波叫“药你苦”,80%的中药材价格涨了两倍以上。这也是“政府政策的产物”?笔者不懂,老百姓也不懂,这分明是这位专家给发改委推脱责任之说。

     百姓不是瞎子和聋子,他可以看见和比较,与香港相邻的深圳市民就是一个例证,切身感受要更强烈一些,现实生活中已出现赴香港采购必需品的热潮。而此前30年,一直是港人北上购买日用品,如今变成了深圳人入港扫货。目前深圳卖2块钱一包的食盐,香港超市只卖1.1港元,折合人民币才9毛多;红富士苹果深圳6块钱一斤,平均一个要4块钱,而同样大小的苹果在香港10港元能买四个,如此等等。

     为什么出现如此现状,发改委的专家还要抛出“三高论”,实际上就是为发改委无法控制2010年的物价飞涨找托辞。发改委被称为小“国务院”是很多国家政策的出台机构和管控者。一年前,笔者对沸沸洋洋的各地水价涨价曾写过一篇《水价可以涨,但政府不可以不作为》的文章,也对一些企业要挟“政府以涨价”提出意见。而如今的“三高论”让笔者认识了中国的专家确是“涨价鼓动专家”。

     没有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调控政策,发改委的管控能力就会失衡,也正如专家所说的那样:“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产物”。

 

                                             2010年11月5日于六三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