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拉关系强于研究”阻碍中国科技发展之路

(2010-10-09 06:15: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拉关系强于研究”阻碍中国科技发展之路

 

   《 中国青年报》2010年10月7日,发表了一篇名为《两教授批评科研经费分配怪状:做研究不如拉关系》的署名文章。

     该文章说:“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在2010年9月3日出版的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一篇讨论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的社论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有评论认为,这一社论“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篇社论是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教授联合撰写的。两人都是从美国归国的科研人员。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他曾任该校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在2008年回国时年届不惑,已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并获得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授予的1000万美元研究经费。两人的回国在当时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并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饶毅在全职回国前,就多次对中国的教育科技问题提出直言不讳的批评,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施一公回国后,两人开始联合发表文章,直陈中国教育科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诸多建议。

在这篇发表于《科学》的社论中,两位作者表示,虽然我国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的比例增加,但“研究经费分配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

 

    笔者读完整篇文章后深有感触,但也明白,这就是中国与国外的区别之处。

    作为中国两所最有名的高等学府的学科带头人,联名撰文批评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问题,说明中国的科技发展之路受到的阻碍。

 

    笔者疏理一下,主要问题有:

     一是科研项目经费制定不科学,重大国家项目和一般项目,没有一套严格的评判和区分的制度,容易养成科技界的“潜规则”,给你也行,给他也可,掌控项目资金的“管理人员”为何不去给自己熟知的科研人员和项目呢?

     二是要获取科研经费,那么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搞好关系才最重要,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

     三是巨额科研经费掌握在少数行政主管部门官员手里,这是造成权力寻租、“跑部钱进”的根本原因。即使你是精英科学家,拥有造福社会和人民的“好项目”,你不“跑部钱进”,照样可能得不到项目经费。

     四是项目“评审组”变成了“分钱组”,各评审组专家都有自己看好的项目,也有自己熟悉的科技人员,经过激烈讨论,最后,项目“评审组”就变成了平均“分钱组”。

 

    笔者认为,以上四点是目前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拌脚石”,2010年诺贝尔奖刚评选揭晓,我们老埋怨诺贝尔奖与我国无缘,就以上在科技发展的现状,诺贝尔能眷顾你吗?

 

     解决好“拉关系强于研究”这个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问题,政府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就必需从制度上下功夫,真正使我们国家有限的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促进中国科技发展在创新上有所成就。

 

     好的制度,会把罪恶掐灭在它的源头;坏的制度,则是小恶成长为大恶的温床,如果没有完善的探索性的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法律规范,我们可以想象,10年、20年、50年,诺贝尔奖还与中国无缘。

 

 

 

                                                               2010年10月9日于六三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