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垮旅游名城的真正元凶是”公务接待回报率低”
据北京晨报6月28日报道:近日,山西平遥古城公务接待不堪重负的消息引起舆论热议。因拥有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的公务接待任务很重,并不宽裕的当地财政因此更加捉襟见肘,古城保护面临经费困难。
据报道,平遥古城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繁冗的公务接待令当地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就减少收入1200多万元。公务接待的吃住及礼品开销,更是不好统计的“天文数字”。
一个小小的平遥古城尚且如此,那么丽江古城、黄山风景名胜区等等他们又如何呢?
名曰“公务接待”,实则是“公款接待”,免旅游景点门票,坐免费公车,吃免费公餐,在加上当地的陪同人员一起享受“三免”,这笔庞大的开支谁来承担,当然是接待单位来承担,接待单位是实权部门,如政府接待办、公、检、法等实权部门,同过关系可以获得免费门票,把免费门票转嫁到旅游景点上,而免费公车和免费公餐还要接待部门来承担,当然不是自掏腰包,在财务上的项目为“公务接待支出”。
算一笔账,就以平遥每年的景点门票要少收入1200万元,那么公车费用支出2000万,按十万人次每人200元车费计算,公费支出近1000万,按每人每天50元的伙食费、逗留2天计算。这几千万的支出,对于平遥来说,如果都由“公务接待支出”,何堪负重?
但是,明明是一桩亏本买卖,而旅游景点和城市又乐此不疲呢?
原因在于一个期望的“回报值”,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常挂在嘴边的“接待也是生产力。”在驱使,上级单位的领导下来考察,地方接待好了,争取项目和资金会容易得多,即使不是立竿见影,留个好印象将来办事也方便。同行兄弟单位的领导和朋友同事来了,礼尚往来,以后到他的地盘也可混个被“公务或公款接待”。
结果是往往“事与愿违”,公务接待回报率极低,即使是领导,上面有上面的规定,违反原则的事领导不会干,而同行、同业的兄弟单位依然“车水马龙”般的往旅游景区“公务考察”,使得“公务接待不堪重负”,但有何法,你是著名的旅游景区,人们心目中向往的“地方”,
2006年,中办和国办就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党政机关不得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接待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纪念品等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办事,才是正道。
2010年6月29日于桂林布依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