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改九亿元,损失十亿元,谁之过?
京华时报5月11日报道:7日凌晨,广东多个地区受到强暴雨侵袭。气象部门仅提前一小时预警,广州不少街道、商铺、停车场等遭遇水淹,经济损失超10亿元,暴露出城市管理的盲点或弱区。
据广东省气象局称,6日夜间至7日凌晨,广州各区普降大暴雨,绝大部分地区降水超过100毫米。此次广州暴雨雨量之多、雨强之大、范围之广实属历史罕见。“夜里数小时雷电交加,似天降‘麻绳’,清晨见‘水漫金山’。”
2009年,广州投入了9亿元进行“水浸街”改造,重点治理全市228个水浸“黑点”,主要内容是清疏堵塞管道、增大排水管径及建设必需的排水泵站,以增大管道的排水能力等。
投入很多,决心很大,成效和成绩却被这次天灾击得粉碎,市民望着这9亿元的城改改造能彻底解决一个城市内涝问题,却让一场强暴雨验证了经济损失十亿元,是否是“豆腐渣工程”还未能验证,但这实实在在的十亿元经济损失是谁之过?
笔者以为:
一是暴雨固然来势汹涌,但自然灾害也是验证我们城市的防灾体系是否建全的“试金石”,这次广州市多个地下停车场严重被淹的情况也暴露出广州停车场设计和建设的缺陷;
二是灾难来临之前,城市的应急处理方案是否完善和及时,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而此次暴雨灾害来临时,广州气象部门仅提前一小时预警,而涉及城市公共管理的部门如市政、交通、公安等也没有及时联动起来应对。说明政府部门在灾害来临之前的应急处理是有缺陷的;
三是风险管理部门和企业对灾害风险管理缺位。根据广东省保监局最新统计数据,截至昨日12时,广东保险业共接受近日暴雨灾害相关保险报案数22211件,初步估计损失金额4.27亿元。其中,广州市涉及车险报案数1.824万件,初步估计损失金额1.7亿元。保监局作为风险职能管理部门、保险公司作为风险经营管理的企业,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做好风险管理和检查,是否对城改的方案进行过风险评估和追踪,是否提出过对城改方案的风险管控建议,从这次暴雨的结果来看,风险管理部门和企业对灾害风险管理是缺位,不仅造成了人民的财产损失,也造成了企业经营上的利益损失;
四是政绩观让灾害有机可趁,我们想想:本来9亿元的城改对市民来讲是个“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但是,我们的一些官员是否为了“政绩”而“急于求成”,在城改论证和防内涝体系上没有严格把关,让“时间”抢走了“质量”,让“业绩”跨过了“监督”,让“现象”欺骗了“本质”,结果,在灾害面前,9亿元投入换来了10亿元损失。
2010年5月13日于桂林布衣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