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执法”,凸显政府执法部门”信任危机”
2009年10月2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和闵行区政府分别为发生在本区内的“钓鱼执法”事件认错,上海市人民政府也于同日召开常务会议,承诺将对相关责任人问责。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26日举行新闻通气会,通报“联合调查组”关于10月14日“孙中界事件”的调查报告和区政府关于此事件的处理意见,认为有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使用了不正当取证手段,10月20日公布的结论与事实不符,为此向社会公众作出公开道歉。
“钓鱼执法”这段时间为何被闹得沸沸洋洋,绝非孙中界断指证清白而成因,而是”钓鱼执法”让老百姓深恨痛绝,孙中界事件只是个导火索和诱因而已.
喜的是,上海市两区政府针对”钓鱼执法”的问题,能够实事求是,按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处理此事,并最终认定认为有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使用了不正当取证手段,10月20日公布的结论与事实不符,为此向社会公众作出公开道歉。
“知错必改,善莫大耶”,这是一个政府走向服务为民的重要转折点.
古人说:刑赏之本,在正民风;苟为私利,则悖于旨。执法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们遵纪守法,而不是假公权谋私利。
上海交通执法大队对司机“钓鱼执法”的个案,钓出了什么?
一是“钓”出了部门的经济利益,在“钓钩”们的合谋下,大量无辜司机被算计构陷,成了“欲加之罪何患无手段”的牺牲品。一个区的交通执法大队,短短几个月,罚款额竟达五千万,执法变成了赤裸裸的侵害,何谈执法为民。
二是“钓”出了公权的信任危机,当10月14日钓鱼事件发生时,有关部门对此先是失语,后是逃避、推诿,以“不说话就是最好的表态”来回应——直至14日发生的浦东一位涉嫌非法营运司机自断手指、以证清白的事件。它使人们担心:百姓对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难道只有通过“开胸验肺”、“自断手指”,才引得起“高度重视”吗?
作为一个现代的、法治的、民生的政府,要及时回应公众质疑,并从质疑中查找工作漏洞和缺陷,是一种维护和加强政府形象建设的重要方式。更重要的是,如果对一些非法行为——尤其是政府部门的非法行为,以一种不痛不痒、置若罔闻的态度,任其滋生泛滥,长此以往,政府的公信力将受到挑战。
三是“钓”失了民心,
民者,本也,执政为民是公共权力合理性的前提,也是其合法性的基础。公共权力一旦部门利益和个人私化,为了部门和个人私利不惜将秉公执法的路子走歪,这不但会让政府的公信力流失,公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也会受到公众的质疑。
公权的部门利益化,意味着本该保护公众利益的公共权力异化成了伤民的“紧箍罩”,其结果只能是损害公众利益,而养肥了一些“食利阶层”,养肥了一批“蛀虫”。更为严重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将无从谈起。面对“紧箍罩”,普通百姓一般会选择隐忍退让。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可与此同时,官民间的矛盾会逐渐积累,其结果将是非常危险的,他将危害我们国家的根基。
2009年10月27日于桂林布衣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