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见阿杨

(2007-01-07 19:30:44)
分类: 生活
      1943年,十四岁的爷爷被送进了剃头行学艺,那时讲究个一技之长,有了手艺不会饿死。爷爷这辈子不知剃了多少头,在单位给同志剃,回到家给家人剃。
      六十岁退休后,爷爷在单位浴池门口开起了理发店,好多老职工、老干部都认准了爷爷这一把剪刀,可以说远近闻名。
      但我不喜欢爷爷给我剪头,看了一部电影之后终于能够准确地描述出当时爷爷给我剪的发型——“阿甘头”。为了这个“阿甘头”没少跟爷爷呕气,在学校也常遭人笑话,童年不堪回首。直到我十三岁时,和爷爷一起去洗澡,爷爷看着我的小玩意儿,自顾自地笑道:“嘿嘿,小王八蛋的,都他妈长毛了!”后来爷爷再给我剪头时,我惊异地发现头型不再“阿甘”了。
      后来,爷爷去世了。
      没有了爷爷,不得不生平第一次走进陌生的“发廊”,剪头的都换作了年轻人。还要寻问我:“剪还是削?”我一脸茫然。
      虽然没有人诟病我的发型了,但我始终觉得无论换了哪家发廊,再也没有谁剪的比爷爷剪的好看。我想,没人笑话,不过是因为大家都很难看罢了,况且都长大了,言语也圆滑了。
 
      大概四年前,我在一家理发店里遇见了阿杨。阿杨是一个很帅气的小伙子,留着俏皮的八字胡,人很活泼。我一般很少主动和陌生人说话,但那次也许是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我对阿杨说:“我等很久了,你给我剪行吗?”他刚打点完一位客人,送出门回来被我拦住。他微笑地看我:“行,来吧!”
      手艺好坏,一看便知。每次阿杨给我剪完头回来,爸爸、妈妈、同学、老师… …竟一致夸我头发理得精美。于是我便乐于到那家理发店去找阿杨理发。日子久了,和阿杨便渐渐熟识了,每次剪头时,都会聊聊彼此近况。在鞍山上学,每次回家很大原因都是该剪头了。
 
      几个月前,我再次到那家理发店时,发现阿杨不在了。
      询问其他人,被告知阿杨去进修了,要两个月才回来。我半信半疑地随便找了其他人剪了头发。接下来几个月间,几次路过那里,我都会向里面张望。
      一次,我忍不住问洗头小妹:“杨琦还会回来吗?”小妹说:“那必须了!”我略感安慰。
 
      下午从女友家回来,觉得好久没去那里理发了,想阿杨也该进修回来了。
      店里人头不少,一派繁忙。几个孩子模样的小工上前迎我:“大哥,剪头啊?”我不答语,只不停地寻找着阿杨的身影。
“剪头还是找人啊?”
“… 有一个 … 姓杨的,在吗?”
“不在这儿啦”身后一个年长一些的人随口答应一声。我本想再问,但看到面前一个个疑惑的眼神,我还是转身离开了。
      我想我再也见不到阿杨了。不见阿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My December
后一篇:暗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