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喝茶,就要说到茶具;说到茶具又必须提到紫砂。
蛟桥夜月壶:吴培林制,是吴培林先生经典的紫砂绞泥作品之一。绞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色的紫砂泥通过人为揉合或按压绞和在一起形成的图案,起到装饰效果或突出创作主题的表现形式,其技法有层叠法、按压法、揉合法、层叠盘筑法等。
提起喝茶,就要说到茶具。说到茶具又必须提到紫砂。那么我们这次的目的地就是全球最著名的紫砂出产胜地--江苏宜兴。
进入宜兴界地,一路上两边都是紫泥加工厂、紫砂工艺、紫砂城等的字眼,并且还能看见许多紫砂壶的雕塑。所以说学习、感知一种文化一定要去文化发源地,这样才能身临其境,体会当地孕育这种文化的氛围。
我们第一站就是宜兴陶瓷博物馆。到达后,博物馆已经开门纳客,门票每人20元。
宜兴陶瓷博物馆从建国初期设立的陶瓷陈列室发展而来,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三千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和唯一的地方陶瓷博物馆,在这里能感受到历代陶瓷艺术创造的伟大和艺术的光辉。

供春:(约1506—1566),原为宜兴名仕吴颐山的书僮。据记载,曾随吴仕寄读于宜兴金沙寺。随侍期间学到金沙寺僧人制壶的技艺,并得以继承和发展。由他首创在壶体上刻下自己名字的做法,为后人研究和考证紫砂壶的历史,提供了实物和依据,因而被称为紫砂壶的创始者。
馆内藏品系统地反映了宜兴陶瓷发展演进的轨迹,常年陈列的8000余件陶瓷产品,展示了当今灿烂的宜兴陶瓷文化和巧夺天工的制陶艺术。博物馆共分为5个展区,其中名人名作馆、古陶馆和现代作品馆是馆中值得欣赏的重点。入馆后按照参观的顺序依次行进,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可以走一遍。当天入馆参观的人不多,没有热门景区的喧嚣和烦扰,你可以静静的观赏,慢慢的领略,馆内可以自由拍照,没有某些场馆那么多禁忌,这一点,值得赞赏。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紫砂七老等一些当地名人和各各不同壶的名称,例如:倒把西施壶、石瓢壶、供春壶、掇只壶、掇球壶、美人肩壶等。还有许许多多有名的壶和名称,我真的不能完全记住,真真切切看到它们的时候才知道紫砂壶的界域是多么的广泛。不过这些壶的命名多数与设计壶的人名或者壶形样子有关系,所以也增添了熟悉各种壶本身的趣味性。
宜兴紫砂史是一部历代紫砂艺人的创业史,已故的七大老艺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创造了紫砂艺术的巅峰,他们是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
为了让大家一饱眼福,我将在馆中拍摄的紫砂七老作品供大家欣赏。
顾景舟(1915-1996)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名景洲,出生于紫砂世家。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编著并出版《宜兴紫砂珍赏》一书,培育了周桂珍、李昌鸿、张红华、潘持平等众多中国陶瓷大师。

僧帽壶
顾景舟制

仿古如意壶
顾景舟制

王寅春(1897-1977)的朱泥小壶与众不同,胚体圆而薄,下水平稳,出水爽,极为精巧。
半菊壶
王寅春制
裴石民(1892-1976)有“五蝠蟠桃壶”、“牛盖莲子壶”、“三足鼎壶”、“串顶秦钟壶”等传世经典名作。其做工精细,样式甚多,有“当代陈鸣远”之称。
五蝠蟠桃壶 裴石民制
朱可心(1904-1986),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长,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始人之一。为他的流世佳品《报春壶》、《三友壶》、《彩蝶壶》等至今畅销不衰。
彩蝶壶
朱可心制
吴云根(1892-1969)作品风格朴实稳重,光润内韵,擅长筋纹器制作。
提梁觚棱壶 吴云根制
任淦庭(1889-1968)紫砂陶刻以传统风格为主,画以山水、花鸟、人物、博古图案等为主,尤以梅、竹、兰、菊为胜。书有正、草、隶、篆、钟鼎、甲骨文等种书体。
紫砂笔筒 任淦庭刻

此片来自网络
蒋蓉(1919-2008),高级工艺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创作大多以自然界瓜果、动植物为题材,表现手法以仿生为主。
柿花壶 蒋蓉制
紫砂的原料:宜兴是全球最著名的紫砂原泥料出产地,紫砂本山原料多出自青龙山、黄龙山,分“紫、朱(红)、绿”三个主色,降坡泥两色同体(紫绿、朱绿),烧制后表现出更丰富的色彩。绿泥烧制后感官色黄,黄中透绿……
目前青龙山基本已被削平(过度开采),正在筹建公园。本山原料已经保护起来(围圈或埋于公路下),限量开采,并与周边地区紫砂矿料混搭,换句话说,工艺师制作紫砂用的泥料不一定是本山原料。
紫砂工艺流程
一、制坯:模制和手捏
两种方式都是先做成器身、次则挖足,开面,然后附加柄、嘴、盖、的等附件,最后才做修坯工作。
二、成型:手工成型法
A关键:在于壶坯表面的"精加工"工艺。所谓精加工就是用明针、竹范等专用工具,对壶坯表面进行精细的刮平、精确的修整,使壶体器形结构更加严谨,轮廓线条更加明显。
B分类:"打身筒"和"片接法"两种。 打身筒就是拍打壶体的身筒,以圆形为主。 "片接法"就是泥片镶接成型。在制作方器时,把打好和划好的泥片用泥浆粘接成壶身。
三、装饰:经过钻嘴眼,校正口、嘴、把,修整壶嘴、刮光壶肩、壶嘴、壶把,光整壶体内部,钤上印章等步骤对紫砂壶进行装饰。
四、烧成:紫砂器的烧成温度为1050~1250℃,介于普通陶器和瓷器之间。具体的窑温由坯料泥性和所需陶色决定。其工艺流程为坯体晾干,装入匣体,入窑,焙烧。
工具:泥凳(工作台),搭子(打泥条等),拍子(打身筒等)、尖刀、矩车(做圆形泥片)、线梗(光滑各种装饰线条的工具)、明针(即牛角片,光滑表面)等

泥胚
打泥片和泥条
调脂泥
烧制完毕的紫砂壶
背景音乐《紫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