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帕莱索吸引了大量德法移民来此定居,各种欧式建筑在此拔地而起,为瓦尔帕莱索日后成为彩色的“梦幻之城”奠定了基础。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中部,距离首都圣地亚哥城以西约120公里,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受益于得天独厚的港口位置,在地理大发现和淘金热盛行时期,它一跃成为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吸引了大量德法移民来此定居,各种欧式建筑从此拔地而起,为瓦尔帕莱索日后成为彩色的“梦幻之城”奠定了基础。
2003年,瓦尔帕莱索旧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实,这座风光无限的城市,前身不过是一个不知名的印第安人小村,就连城市的名字都是外来殖民者赋予的。那么,这个原本只有极少数房子和教堂的村庄,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和魅力,一崛而起成为智利的名片呢?
翻开厚厚的瓦尔帕莱索历史文献,满眼尽是这座城市饱受重创的痕迹:地震、海啸、战争、海盗……这座城市历经磨难,伤痕累累,却又在不断的打击和毁灭中崛起、重建,以顽强的生命力赢得了世人的瞩目。瓦尔帕莱索位于太平洋沿岸,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地区之一。该城建在向海倾斜的陡峭山坡上,历史上多次遭遇强烈地震的袭击。
除了各种不可预测的天灾,瓦尔帕莱索还饱受战争的侵扰。除了英国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曾先后攻占这座城市,智利也发生过数次内战。内战期间,瓦尔帕莱索沿着海湾滨水地带的商业区几乎毁于一旦。战争不断袭扰瓦尔帕莱索,给当地人民带来沉重的伤痛,而殖民者的不断到来,却塑造和改变了这座城市。16世纪,瓦尔帕索莱沦为西班牙人殖民地后,迅速成为欧洲船只在绕行南美洲南端前必然停靠的补给港。
9世纪中叶,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掀起了一场淘金热,瓦尔帕莱索作为淘金客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迎来了黄金时期。当时,这里不仅建起了拉丁美洲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还有整个南美大陆第一家由志愿者组成的消防队和智利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当地的第一份西班牙语报纸《瓦尔帕莱索导报》也在那时开始出版,至今仍在全世界发行,成为最古老的西班牙语报纸……这座小渔村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崛起成为辉煌一时的大城市,被人誉为“太平洋珍珠”。
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瓦尔帕莱索作为世界港口的地位逐渐消失,城市经济出现大衰退,商人和富豪们纷纷选择离开,好在许多艺术家留了下来,更多的作家、诗人和画家也纷至沓来,融入当地的风情。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瓦尔帕莱索最终拥有了作为智利文化中心的地位。多年来,艺术家们前赴后继,在瓦尔帕莱索掀起了一场生机蓬勃的草根文化运动。他们建立基金会,恢复城市的主要文化遗产,积极改进旅游设施,并引入爵士乐、民族音乐和歌剧节。








弯弯曲曲的街道上,房屋建筑全部都是五颜六色,墙壁上还伴随着各种色彩斑斓的涂鸦,大多是波西米亚风格随心所欲的挥洒,带有典型的南美魔幻主义风格。













在瓦尔帕莱索老城,几乎没有平地,山直接连到海,因此房屋建筑也就不得不沿山而建。特殊的地形造就了特殊的交通工具。为方便居民上下山,早在1883年,人们就修建了电梯连接山顶和海边平地,整个城市先后建设了28座电梯(Ascensor)。名为电梯,实际上其形式多为轨道式缆车。这种缆车像电梯一样靠缆索牵引上下;又像列车车厢一样有车轮和铁轨。它们的铁轨大多呈30度以上的倾斜。如今尚有15部这样的缆车在吱吱嘎嘎地运转,堪称老古董,也成为城市的名片和招牌。价格也十分便宜,100或200智利比索(相当于人民币1,2元)就可以乘坐。




















背景音乐《A Beautiful
Farewel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