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摄影原创印度旅游 |
分类: 亚洲 |
印度门(India Gate)
印度门位于德里城市中心国家大道东端,坐落在一片很大的空场上,周围没有任何建筑物遮挡,高高伫立,远远就能望到,是德里的地标性建筑。印度门所在的位置是德里城区的轴心,许多重要的道路从这里发散出去。
胡马雍陵建于1556年,是莫卧儿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马雍(Humayun)的陵墓,也是现存最古老的莫卧儿风格建筑,在胡马雍死后由他的遗孀波斯人哈吉·贝古姆主持建造。因此严格来讲,它应该属于阿克巴(胡马雍儿子)时期建筑,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胡马雍陵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说泰姬陵的灵感来源于胡马雍陵。
进入胡马雍陵前,有座独特的六角形小陵墓,是建于1547年的Isa Khan陵,早于胡马雍陵差不多十年。这里很容易抢掉胡马雍的风头,很多人来过后都表示更爱这个低调朴素与清净的小陵墓。
班戈拉·撒西比锡克教谒师所,不知道每个来班戈拉·撒西比谒师所的游人,是不是心里都装了一个未能去阿姆利则金庙的遗憾,总之我们是这样的。
班戈拉·撒西比锡克教谒师所(Gurudwara Bangla Sahib)是德里最大的锡克教谒师所。这里本来是十七世纪的印度统治者拉贾斋辛格的别墅,称为 Jaisinghpura宫。1783年建造了一座小型寺庙。目前的建筑大多建于1947年以后。锡克教8岁的第八代上师哈尔·克里香在此用清洁的井水帮助天花和霍乱患者,自己也染疫病去世(1664年3月30日),庙内的池水被世界各地的锡克教徒尊为圣水,被认为具有治疗作用,将其带回家乡。谒师所及其厨房对所有的人开放,不分种族和宗教。在谒师所,游客需要遮盖自己的头发,不得穿鞋。头巾和存鞋服务均免费。
贾玛清真寺(Jama masjid):从红堡穿过旧德里街巷中闹哄哄脏兮兮的小市场,步行来到清真寺的东门前。走上眼前这个高台阶,就是清真寺主入口。在清真寺的南北侧都有入口。
清真寺的东门十分宏大,整体由红砂岩建成,因而外观呈砖红色。中间开有门洞,顶部有横廊与四个宣礼塔,贾玛清真寺号称印度最大的清真寺,通体赤红,步入门洞,眼前是一个极其宽敞的巨大方形庭院,四方形的红砂岩方砖铺地,据说可同时容纳两万五千人在此做宗教活动。庭院中央有一长方形水池,供信徒朝拜前清洗手脚。主建筑挺漂亮,长80米,宽27米,上面有3个白色的圆形大理石穹顶,两边各有一座高41米的宣礼塔。光脚在里面走,地面并不干净,走得脚底板脏兮兮的。
莲花庙 Lotus temple:德里著名的地标式建筑,又称德里灵曦堂,至今的游客访问量竟超过了泰姬陵。外貌像一朵盛开的莲花,象征不同宗教的相互包容与共存,故称“莲花庙”。因外形酷似“悉尼歌剧院”而被互称为“可以相互对话的两座建筑”。包容性很强的巴哈伊教规定:无论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无差别地崇拜自己的神祗。
中间的这位姑娘叫刘映荷,是丸子地球网注册的德里导游,此次我们的印度之行无论是线路推荐,还是包车的全程安排规划,多亏她鼎力相助,才换来了我们愉快的印度之旅。她的微信号aprily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