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摄影原创摩洛哥旅游 |
分类: 非洲 |
哈桑二世清真寺依海而建,其中三分之一是建在海上,动用了大量的沙石填海而成,原因是顺应哈桑二世国王的一个梦,梦里国王曾接获安拉的真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
今天我们终于到达了此次行程最后一个目的地--卡萨布兰卡。它是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国经济和交通中心,金融、商业也十分发达,素有“摩洛哥肺叶”的称号。城市临海,树木常青,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是非洲著名的旅游城市。
卡萨布兰卡(达尔贝达)城历史悠久。据记载,公元7世纪,这里是罗马古城安法,意为“高地”。公元15世纪下半叶,葡萄牙殖民者占领这里,更名为卡萨布兰卡。18世纪中叶,摩洛哥国王西迪·穆罕默德·阿卜达拉赫下令在原安法古城的旧址上兴建一座新的城市,定名为达尔贝达。在阿拉伯语里,“达尔贝达”意为“白色的房子”。有趣的是,如同城市的名称一样,整座城市的建筑大多数为白颜色,就连许多阿拉伯渔民的住宅也是在褐色峭壁的背景下呈现白颜色,与辽阔蔚蓝的大西洋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淡雅多姿的景象。18世纪末,当西班牙人得到这座城市港口贸易的特权后,将城市称为“卡萨布兰卡”。在西班牙语里,“卡萨布兰卡”也是“白色的房子”的意思。
20世纪初,法国占领这座城市。摩洛哥独立后,为维护民族尊严,清除殖民主义残余,将城市名称由“卡萨布兰卡”恢复为“达尔贝达”,但许多人仍习惯地称它为卡萨布兰卡。
今天的达尔贝达已成为拥有18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但它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以特殊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一幢幢白色的建筑掩映在绿树鲜花丛中,一座座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古香古色,雄浑壮观。










哈桑二世清真寺建成于1993年8月30日,是伊斯兰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现在已经成为卡萨布兰卡的新标志。


清真寺庭院用大理石铺装的建筑和地面浑然一体、平和淡雅。


钛合金精心制作的大门是装饰重点。

很多小门的造型和花纹也与十二扇大门呼应。

几何装饰纹样看起来几乎是用尺子和圆规绘制而成,纹样和结构都能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序列。

手工镶嵌瓷片的清真寺泉眼图案由几个单元的纹样反复连续构成,主次分明、精彩和谐。

清真寺的庭院及柱廊里布满了造型各异的大理石喷泉。

清真寺拱廊上面的大理石绳纹,做工规整细腻。

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进入大殿需要脱鞋,大殿内的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冬季气温降低时,地板可以自动加热;夏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屋顶可以在5分钟内打开散热。进入大殿,你将会被这里的气氛所折服。

圣神的祈祷大厅,梦幻般的仙境,净化人的灵魂、释放心的祈愿。

大厅上部有两扇可以开启的雪松木活动顶棚,顶棚上有精雕细刻的镶金花纹。

祈祷大厅中的水晶吊灯


穆斯林男女有别,中间一层面积为3550平方米,专供妇女祷告之用。


穆斯林妇女祷告场所。



通往地下厅的入口

清真寺的净礼堂中布满了大理石水池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真正看到这里,如果能坚持看到这里的朋友们,恭喜你们终于看到结尾了,也感谢你们认真地读完了这些游记。我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这21篇博文写完了(3万余字以及图片9百余张)。我慢慢地回味了整个旅程,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摩洛哥是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它多元、多姿、多彩。它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无不具有多重性,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游历这个国家,使我见识了许多,许多……

结束语:
背景音乐《卡萨布兰卡》,敬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