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摄影原创以色列旅游 |
分类: 亚洲 |
在犹太人的成人礼中,受礼孩子的父亲会向他赠送犹太祈祷披巾。至此,这孩子就成了上帝的“诫命之子”---一个真正的犹太人了。
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去往哭墙的路上,遇到两个正在发宣传材料的小姑娘,看到我们拍照,非常配合的摆pose
哭墙位于耶路撒冷圣殿山之西,又称“西墙”,是大约2500年前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这段19米高,50米长,约600块巨石组成的墙壁如今成为犹太人唯一可以追怀凭吊昔日圣殿荣光的地方,是犹太人的精神圣殿,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整个耶路撒冷,自约旦手中收得哭墙,成为近2000年来,哭墙首次处于犹太人控制之下。当时以军一队伞兵推进到了犹太人顶礼膜拜的第二圣殿护墙。刚涌入的伞兵喜极而泣,又哭又喊,伞兵们争相触摸着有着千年历史,伤痕累累的自己祖先的这段护墙,一时间哭泣声、哀叹声、笑声、读经声、冲天鸣放的枪声交错在一起,后续的部队相继赶到,以军士兵一波波的涌向哭墙,和前面伞兵一样的表现,数千以军对着哭墙哭泣,这个犹太人的圣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哭墙”。以色列从此向全世界郑重宣告:“我们永不退出圣城!”。
哭墙低层石头来自大希律时代,中层属回教时代,高层属十九世纪的土耳其时代。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把写着祈祷和心愿的纸条塞进墙缝中,乞求着幸福、和平、健康,因为人们相信这个墙和上帝耶和华是通着的。
有些正统的犹太教徒在做祈祷时,要准备好两个装着缩微“圣书”语录的小羊皮袋子,用黑色的皮条一个捆在脑门上,另一个捆在手壁上,身上披一件特制的披肩。这是犹太教典的一部分,表示遵行申命记11章18节的经训:“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会在意中,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
极端正统的犹太人都是一身黑衣打扮,戴黑色礼帽,衣服下摆四角都有一条打结的布条,这是犹太人提醒自己时刻遵守犹太教的教规,随着人的走动,衣服穗子会不停的摆动,这样就会提示信徒牢记与上帝的约定。
伸手触摸到石壁时,悲从心中来,将民族的、家族的、个人胸中的悲苦与渴望,都带到在这座哭墙前,向神倾诉。
当然也有很多游客来到哭墙是为了感受和纪念的。她们纷纷在哭墙前留影。
然后,受礼孩子的父亲会向他赠送犹太祈祷披巾。至此,这孩子就成了上帝的“诫命之子”---一个真正的犹太人了。
父亲要给孩子戴上两个装着缩微“圣书”语录的小羊皮袋子,用黑色的皮条一个捆在脑门上,另一个捆在手壁上。这是犹太教典的一部分,表示遵行申命记11章18节的经训:“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会在意中,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
家族男成员陪伴儿子将托拉经卷由威尔逊拱内的经文柜取出,13岁少年扛在肩上,白皙的脸庞浮现出欢快的神情。父亲当帮手抬到哭墙前,饶墙一周。读完经后要将经筒放回威尔逊拱内的经文柜中。托拉经卷有点象中国的卷轴画被放在一个银光闪闪的特殊藏经筒内。
成人礼上的每个男子都带着一顶帽子。帽子非常小,扣在后脑勺上,如果怕掉下来,还要用像卡子固定住。它既不遮雨,也不遮阳。然而当地人却说,它是犹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也是犹太人最重要标志。
小帽子代表着这个人对上帝的尊重,而且上帝在天上往地下一看,就知道哪个人尊重他,哪个人不尊重他。此外,如果戴有帽檐的大黑礼帽的人,表示对上帝的特别尊重!在末日审判到来的那天,尊重上帝的人会得到救赎,没戴帽子的异教徒则很可能会大祸临头。
成年礼的最后儿子骑在父亲的肩上,父亲的幸福自豪感不言而喻,在哭墙的圣柜前接受亲朋的祝福,拍摄留念。现在哭墙因为常举行犹太人年满13岁的成年礼,整个过程充满欢乐的气氛,所以也称作「欢乐之墙」。
成年礼的整个过程女人们不能进入男性区域,都爬在屏风上观礼,高声尖叫,异常兴奋。
背景音乐《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