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一座玫瑰红色的城市--佩特拉


标签:
摄影原创约旦旅游 |
分类: 亚洲 |
由于地处丝路的重要节点,又是中东和非洲贸易陆路往来的必经之地,纳巴特人在巨岩的天然屏障中,开凿了这座浩然壮大的洞穴都城,开展东、西贸易活动,使得佩特拉盛极一时。
佩特拉古城就修筑在远处那片红色山谷中。
进入古城要通过锡克(SIQ)或称“蛇道”,一个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两边被高起80多米的峭壁包围。狭窄的“蛇道”深藏在两侧崖壁之间,回环曲折的通向佩特拉古城。正因为如此,浩大、繁盛的佩特拉古城得以完好的保存。当太阳照在红砂岩顶上折射进“蛇道”峡谷的峭壁时,整个峡谷浸润在一片玫瑰红中。
两位纳巴特士兵守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不仅安全有保障,而且不怕经过的商队不留下买路钱
蛇道扭曲狭窄,崖壁越来越高。
当太阳照在红砂岩顶上折射进“蛇道”峡谷的峭壁时,整个峡谷浸润在一片玫瑰红中。
身边不时有马车来来往往,清脆的马蹄声在空谷中引起奇妙的回响。
峡谷两侧的悬崖壁上,有像水蛇似的大小水槽,古纳巴特人通过大小水槽把穆萨泉水引入宫殿墓室上方的蓄水池。
在蛇道中间,有一块玫瑰色的巨石,上面长着一棵长青树,树根植于石缝之中,枝叶繁茂,人们到此都要拍照留念。有情人将会恩爱一生,朋友们将会友谊地久天长。
两边峡谷阴暗的岩壁与当中狭缝中阳光下略带粉色的宫殿造就一种奇特视觉冲击。卡兹尼宫的这种惊艳出现,让人产生联翩的遐想.....
眼前就是传说中法老的宝藏库、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藏宝的地方。现代人赋予它比较正式的名字“卡兹尼宫(Al
宫殿上层有6根科林斯柱,两侧长方形壁龛顶部是断裂三角楣,典型的罗马建筑第二期的样式。左侧壁龛中的人物是希腊女神提喀(Tyche),右侧是起舞的亚马逊女战士,中间圆鼓形壁龛的人物被认为是埃及女神伊西斯(Isis),她左手抱聚宝盆,右手提摇鼓(乐器),动感十足。
卡兹尼宫工程浩大,最大设计难点在于两根独立的立柱和掏空的柱廊要承受顶部山岩的巨大压力,就算对今天的建筑师来说也是一个难题,纳巴特人的气魄和聪明才智令人肃然起敬。卡兹尼宫建于公元前一世纪,作为纳巴特王国阿拉特斯三世国王的陵墓。公元131年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到访,把名字刻在了墙上,哈德良既是权倾一时的君王也是位著名的建筑师,他的名字的出现无疑强化了神殿的权威性。
游客们纷纷在宫殿前留影
从卡兹尼宫到市中心,是一条沿峡谷而行的较为宽阔的土石路。它的左侧有17座较大的墓室,原是纳巴特达官贵人的墓穴。右侧有44座墓室,最有名的是厄恩墓室。
佩特拉的天然石雕
厄恩墓室居高临下,宏伟壮观,墓室呈四方形,高18米,长、宽各20米,这是纳巴特人的不朽杰作。罗马人占领时期,把它改做法院,下面增设了拱形建筑,设立司法人员的办公室和监狱,当时是罗马帝国佩特拉行政区法院。
城内有一座7000个座位的古罗马剧场,公元363年发生一次地震,剧院舞台周围的大部分建筑被毁坏,后停止使用。
剧场对面高耸的悬崖排列着豪华的宫殿式建筑,在古城林林总总800余个墓穴中,这几个最为突出,人称“皇家陵墓(Royal
左侧山上的建筑十分醒目,直接在岩石上凿刻而成,顶部4个方尖碑高7米,中央嵌一石雕,下面为2层结构,各由6根立柱支撑,由于风化严重,原貌已难辨认,路边发掘出来的石碑证明它是公元前一世纪名叫Abadomanchos的人为自己和儿辈造的墓室,上面安放遗体,下面会堂供祭奠和用餐。纳巴特人游牧为生,帐篷为营,保存下来的仅有先人的墓。
世界级的景点当然会有一流的服务。如果嫌爬山累,或者是那些年纪较大的游客,可选择乘坐“驴的”游览佩特拉。阿凡提的毛驴、骆驼、还有打扮的颇像杰克船长、热情招揽以及对道路描述略显夸张的“的哥们”,自然也是这里的一道风景。





宫殿墓(Palace

柯林斯墓(Corinthian

尽管山谷中自然条件恶劣,但是这里的小动物生活的依然悠闲自在。


佩特拉大街又叫“石柱街”,大街宽6米,是新城的中轴线,两侧集中了神殿、宫殿、教堂、住宅和市场等,是罗马人时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可惜沧海桑田,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烟云。
大神殿西面有一个宫殿,透过残垣断壁依然能看到它昔日的模样,那就是被称为法老女儿的宫殿的Qasr
法老女儿的宫殿旁便是坦密诺斯门(Temenos),3个纪念碑式的拱门连成一体,两边有雕饰,混合着希腊、罗马和纳巴泰风格,建于公元二世纪。
我走到这里已经累得腿都抬不起来了,看到孩子们敏捷地爬到车斗后面,恨不能自己也爬上去,让小皮卡带上一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