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摄影原创新疆旅游 |
分类: 新疆 |
在古尔通班古特沙漠腹地,距离新疆奇台县150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名为“恐龙沟”的地方
恐龙展馆里展出一块恐龙化石,是2007年发掘出的一具巨大恐龙化石,体长4米多,肋骨和腿骨大而完整,骨骼粗壮,比较罕见。

“恐龙沟”长约5公里,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沟,因在上个世纪多次出土过恐龙化石而得名。今天看来,这里环境十分恶劣,植被稀疏,几乎为生命禁区。
奇台县是在1930年第一次出土恐龙化石,当时是亚洲历史上第一次出土恐龙化石。2006年中科院和几个部门同时到奇台县进行了一次现场恐龙挖掘,当时挖掘出一具恐龙化石叫马门溪龙;恐龙化石长大约35米左右,重达50吨左右。当时被称作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恐龙化石。
据很多专家推测:在奇台县恐龙沟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这一块地下埋藏着很多恐龙化石,这里化石种类非常丰富,所以奇台县一直有“恐龙故乡”的美誉。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恐龙沟入口处的展览馆,里面有硅化木 、 恐龙的文字和图片介绍。

沟谷两边的山丘时断时续,沟中的沙石表层,有零零落落的土包


这里环境十分恶劣,植被稀疏,几乎为生命禁区。

我们到恐龙沟只看到了一位工作人员,没有看到传说中的5个坑,只有一个石屋子里展示了一块恐龙化石,现场环境非常糟糕,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无比失望。

有很多大型的硅化木用水泥房子保护起来,还有一些稍小型的树根用防护罩保护了起来。我们到达时是中午12点半,酷热难耐,没有任何可以遮荫防晒的的地方,茫茫戈壁地广人稀,除了干裂的硅化木只剩下黄土。

保护大型硅化木的水泥房子

这是一棵大银杏树

石化后的样子


还有一些稍小型的树根用防护罩保护了起来。

硅化木,是距今1.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当植物(主要是松柏、苏铁、银杏、真蕨、种子蕨等15种以上古乔木的遗骸)被沉积物埋葬后,由于处于缺水的干旱环境,木质不易腐朽,而在漫长的石化过程中,被二氧化硅或碳酸钙、硫化铁等矿物质交替了木质的纤维结构,并保存了枝干的外形,随着气候的演变,又经千万年的风雨剥蚀,硅化森林逐渐露出地表,形成今日之化石森林——硅化木。

硅化木树皮、年轮完好如初,它蕴藏着地球演变的信息




硅化木园散放着很多硅化木





戈壁上顽强的植物


。他给我们宽心呢。
备胎又窄又薄,所以时速始终保持在60迈左右,中午没找地方吃饭,因为车胎一直没有补上,老孙心里不踏实。我们在车上吃了一些馕和小食品,三个多小时后到达今天的目的地:奇台县城。安排完住宿,先去吃饭,饭后我们女士去买水果和明天路上的干粮,两位男士去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