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埃塞俄比亚摄影原创旅游 |
分类: 非洲 |
山村中的孩子飞奔着向学校跑去,估计迟到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吧?!

街边的孩子聚精会神的下棋,看看他们的棋盘和棋子,很会发明创造吔
在拉利贝拉,游览和拍照都要登记护照,购买门票,还必须由当地的导游陪同参观。如果混迹其间,被教堂的管理人员抓住还会被扣并罚款。我们当地的导游是个小伙子,人非常随和,与大家相处融洽。
从教堂出来我们开始在附近的村中转悠, 看见什么拍什么,有些像扫街,孩子们看到我们很是兴奋。现在拉利贝拉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人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拥向这里,感受中世纪宗教的氛围。远道而来的各色人等,给小镇带来了繁华,也扰乱了信徒的清修。

妹妹非常漂亮,埃塞的北部是出美女的地方

你们这些异乡人在做什么呢?

这个小男孩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停地跳着绳儿

劳作的人们


遇到了一个乞丐,当我们给他钱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小伙子跳出来说这是他的父亲,遭到了我们导游的斥责

拉利贝拉特产之一是手绘的山羊皮画,图案基本都是圣经里的故事。

小男孩费力得往架子上绷着羊皮

街边的小理发店(但愿我的拍摄没影响美发师的正常发挥)

走村串巷,到处挖掘拍摄素材



今天的重头戏之一就是去咖啡作坊,观赏咖啡的制作过程,品尝咖啡。咖啡作坊很小,充其量也就10平方米,我们进屋后一下子挤满了。屋里弥漫着一种熏香味,地上铺了一层艾草。老板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就蹲在艾草上为我们煮咖啡。咖啡豆已经事先烘培好了,黑黑的咖啡豆装在一个平锅里。一个火炉内烧着炭,闪着红色的火苗。老板面前放着一张小桌,桌子上放着一个咖啡壶和许多杯子。她首先把焙好的咖啡豆倒进一个小木臼内,然后用一根圆木棍轻轻捣碎。大约10分钟后,她小心翼翼地把捣碎的咖啡细末倒进咖啡壶。小火炉的火焰一下子拥住了咖啡壶。
大约一刻钟,咖啡煮好了,发出一股浓香味。她提起咖啡壶,将咖啡轻轻倒入咖啡杯。老板旁边的助手用托盘把咖啡端到我们面前。我们自取,并按照自己的口味掺加白糖。酌完第一道浓咖啡后,助手马上往陶壶里添水接着熬第二道名曰“塔纳”的咖啡茶,直到熬出第三道也是最后一道名曰“巴拉克”意即“福底”咖啡茶。这味道一道比一道淡。
咖啡味道浓且香醇,但是我实在不太喜欢这苦苦的味道,主人看到我难以下咽的表情,很快拿来了一种长满小绿豆豆的植物,闻着有一种特别的植物香味。在咖啡中搅拌后,再依个人口味加了糖,哇塞!口味大变,非常好喝,还有一种淡淡的清香,而且苦味淡去了很多,好奇特!因为语言无法沟通,没搞明白这种植物叫什么名字,遗憾呀!
热情好客的埃塞俄比亚人经常在饭后或宴会后,用当场制作的咖啡茶招待亲友和来宾,慢慢便形成了一种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咖啡文化现象。
她散了些香料在熏香炉子, 香烟四漫,气氛温馨;埃塞人很喜欢熏香。



这种长满小绿豆豆的植物,闻着有一种特别的植物香味。在咖啡中搅拌后,再依个人口味加了糖,哇塞!口味大变,非常好喝,还有一种淡淡的清香,而且苦味淡去了很多,好奇特!

说起咖啡,很多国人都知道瑞士的雀巢咖啡,可实际上瑞士不种咖啡。世界上咖啡的起源地就是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就连咖啡的名字也是来源于那里的一个小村庄。
埃塞俄比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所有可以想象出来的咖啡品种。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作为高地作物主要种植在高于海平面海拔介于1100- 2300米的地区范围内,大致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南部地区。深土、排水性好的土壤、弱酸性土壤、红土以及土质松软且含有壤土的土地适宜种植咖啡豆,因为这些土壤营养丰富而且腐殖质供应充足。在7个月的雨季中降水分布均匀;在植物生长周期内,果实会从开花到结果并且作物每年会增长900-2700毫米,而气温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在15摄氏度至24摄氏度的范围内波动。
现在,埃塞俄比亚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生产国之一,每年的咖啡总产量为20万至25万吨,在世界上排名第14位,非洲排名第4位。每年的九十月间,能见到各地的咖啡园里一串串发亮的红色咖啡果挂满枝头。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质地纯正、色味俱佳,熬出的咖啡茶浓香可口,畅销国际市场,有“红金豆”之美誉。咖啡豆已成为埃塞俄比亚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占该国出口总收入的60%以上。
拉利贝拉的一个露天市场
这位摊主邀请我给她拍照
这里的菜品看起来卖相很不讨人喜欢
我在这个摊位以1比尔一颗小西红柿的价格买了十颗,明白是在“很宰我”这个外乡人,但是因为两天没吃到蔬菜,我也只好认头,就当我支援他们了。
看这位大姐在用钩针钩围巾,这和我们的手工工艺差不多呀!
街边的小咖啡厅,如今,喝咖啡已成为埃塞俄比亚各族人民的主要生活习惯。
我们的山景旅店阳台是一处绝妙胜地,清晨微风拂面,眺望远方,方圆几十公里内的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