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带一般的琼华岛长廊 
白塔绿柳,碧水浮舟……北海独有的美
上周末去了北海公园,雨过天晴的北京,蔚蓝色的天空显得格外透亮。从小到大北海公园始终是我青睐的公园之一,与灵秀别致的江南园林相比,这里大气了许多,也可以理解为“唯我独尊、谁与争锋”般的皇家园林的那种霸气。
富丽堂皇的皇家建筑点缀于山水间,庄严与肃穆隐没在自然中,放眼望去山水亭阁、石桥林木错落有致、协调统一,杨柳含笑、清风拂面,望着碧波荡漾的湖面,荷莲间鸳鸯及野鸭们在追逐戏耍,大小游船在湖面上悠闲地散步。
紧张工作之余来到这里,收获的是轻松和愉悦;体验的是童年时那段美好的回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幼时我们经常唱的那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北海公园(Beihai
Park),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是中国保留下来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最早的北海只是一处普通的水域,水中有岛名"瑶屿"。金代开始挖湖堆山,扩大瑶屿,改称"琼华岛",岛上建"瑶光殿"、"广寒殿",又从汴梁(今开封)移来艮岳花石堆叠假山,北海便初具规模。元代继续扩建琼华岛,改称"万岁山"、"万寿山"、“渎山",并以此为中心建造大都城,所以有"先有北海后有北京"的说法。
明代,北海成了皇宫的后花园,称西苑,始掘南海,堆土东岸,将团城和犀山台与陆地联接起来,并建"金鳌玉栋桥"。清代,在广寒殿遗址上建塔立寺,称"白塔寺",后改称"永安寺",称琼华岛为白塔山。乾隆时期对北海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连续施工30年。光绪时代,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北海,供其享乐。
辛亥革命后的1925年8月,北海被辟为公园向游人开放,但因管理不善逐渐荒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已成为一处杂草丛生、污泥淤积的荒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海公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疏浚三海、修整建筑、增加设施,使北海更加绚丽多姿,成为人民休息游览的胜地。1987年,北海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永安桥:建于十三世纪时期的元代初年,是一座以雅洁、精巧取胜的连拱大石桥,起着连接与烘托琼岛的重要作用。
在桥的南北两端,各竖彩绘牌坊一座,名为"积翠"和"堆云"。牌坊前还各设有一对石狮子,对称呼应,相映成趣。
琼华岛:是北海公园的主体,四面临水,南有永安桥连接团城;湖中菱荷滴翠,碧水映天;岛上万木苍郁,殿阁栉比;巍巍白塔立于琼岛之巅,成为北海公园的标志。

北海白塔——藏传喇嘛塔 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塔高35.9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北海湖:为北京城内的最大水域之一。以湖称海,是为取"海上三仙岛"之意。其水源来自颐和园的昆明湖,流经紫竹院、什刹海,注入本湖后,通向中南海及故宫的筒子河,然后经通惠河汇入海河而流注渤海。湖面约38公顷,湖岸线长3749米,平均水深1.米,最深处达2.5。
延楼游廊:呈半圆形,环抱于琼岛北麓的北海湖畔,长300米,共60间,分上下两层。延楼游廊东西两端分别建有"倚晴楼"和"分凉阁"。它宛如一条彩带,把"琼岛"、"瑶池"(北海湖)紧密地联系起来,起着烘托和丰富山光水色的重要作用。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北海东邻故宫、景山,南濒中海、南海,西接兴圣宫、隆福宫,北连什刹海,是北京城中风景最优美的前"三海"之首。北海是我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悠久,保护最完整的皇诚宫苑,有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园林的精化和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