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我们去了几个不收门票的碉楼;先去的福和里,这里的碉楼没什么特色,但是有一条小路我印象很深。
通往福和里的小路


我的旅伴

旅途中的我

之后去的加拿大村,这的碉楼群建的好精美,现在都成废墟了,太可惜了,想当年肯定是花了巨资修建的。
虽经近70年的风吹雨打,仍保持得非常完好,能让人一睹当年的精雕细刻。

光阴遗踪建造之初就注定要被遗弃的村庄


加拿大村,村内包括10栋欧陆风格的西洋别墅及一座碉楼,兴建于1933年至1935年间。建筑的主人都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侨,他们回乡建造这些别墅后并未在此长期停留,后人们亦都于五十多年前移居海外,现村内只住有一户关姓居民。
严格来说,加拿大村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村,而只能说是一个建筑遗址的村落——这里没有原住民了,所有这些房子的主人五十多年前就已经移居海外,“此地空余黄鹤楼”。
加拿大村位于开平市赤坎镇的325国道上,属灵源村委会管辖,是从虾村分离出来的一条小村,最初名为“耀华坊”。民国初期,虾村的旅加华侨关国暖回乡探亲,后来他率领一班村民飘洋过海到加拿大谋生。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这批人的经济状况都有较好的改善,各自积累了一笔财富之后,民国22年至25年间(1933年至1935年),这些华侨请加拿大当地的建筑师设计好图纸,然后携带洋元衣锦还乡。他们在虾村旁边陆续建起了10幢别墅,并共同出资在村东头兴建了一座防御用的碉楼,此处被起名为“耀华坊”。因为在此地建造房屋的华侨基本都生活在加拿大,这是“加拿大村”村名的由来。
春如楼建于1935年,整体风格结合了西洋风格与中国乡土艺术,水泥钢筋的运用在当时的中国农村是相当罕见且奢侈的。如今,别墅大门紧闭,门前的蓄水池里满是青苔,院落中杂草疯长,真切地让我们知道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含义。关国暖是加拿大村第一位远赴海外的华侨,从事药材生意并发了家,是众多华侨中经济实力最强的一位,他兴建的春如楼在村里的十栋别墅中格外显眼也就顺理成章,不仅占地面积、建筑规模最大,还有一个规模很大的院子,这一点与别家有所不同。

四豪楼(碉楼)在开平其他的村落,许多华侨兴建的碉楼都是集防御和居住功能为一体,像加拿大村这样全部都为别墅的并不多,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华侨不知道碉楼的重要性。在上世纪20、30年代,开平匪患不断,富裕的华侨家族们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碉楼的建筑方式。在关国暖的倡导下,本来全为别墅建筑的加拿大村,由四户人家共同出资在村东头兴建了一座五层的碉楼,被称作“四豪楼”。由于四豪楼是在开阔的田野之中兴建,背倚村落,前有河流(潭江),左右为田,视野非常良好。


村口盛开的花朵

南兴里侧楼,这座楼建于1908年,楼高七层,因为地基下沉楼体自西向东南方倾斜有10度之多。

最后到的锦江里,五点多钟售票的已经下班。由于光线不好,照片拍出来不是太美,其实瑞石楼的确是建筑精美,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不愧是“开平第一楼”。


瑞石楼的主人叫黄璧秀(号瑞石),清朝末年漂洋到美国谋生。后来,他又带两个儿子黄畅兰和黄赐兰出国。生意做大后,父子三人又在香港经营药材和钱庄。由于年迈的父母及妻子都在锦江里的老家,为了家人的安全,1921年,黄璧秀回乡建碉楼。
在兴建瑞石楼的过程中,黄璧秀父子由于观念不同而多次产生冲突。当时,锦江里周围的碉楼都是4至6层高。黄璧秀的父亲黄贻桂发现,当自家的碉楼建到第6层时,还没有封顶的迹象。朴实的老人不希望太张扬,于是要黄璧秀就此封顶。黄璧秀没有听从父亲的劝言,碉楼继续向上施工。他告诉父亲,这座碉楼的设计是9层,他就是要在全村、全乡、全县建最高、最壮观的碉楼,让人们远远就能看到黄家的碉楼,无人可比。最后,一幢9层高的碉楼傲然矗立在80多年前的开平农村,直到今天还令人叹为观止。
瑞石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 9 层 28.37 米

第
6 层外部为罗马式柱廊

第 7
层为平台,平台四角各伸出一个了望、防卫用的圆形塔楼,南北面则以巴罗克风格的山花和中国园林景窗相结合


站在7层平台向北眺望

当年使用的木质马桶

地面上的射击孔

瑞石楼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总体造型是西式风格,有罗马穹窿顶、拜占庭穹窿顶等充满异国风格的建筑造型,而内部的布置、用具则是岭南传统的样式,门窗上都是雕龙附凤,有“富贵吉祥”、“延年益寿”等中国传统的祝福字眼,充分体现楼主对西方文化所表现出的从容、自信、大胆接纳,以及洋为中用、兼容并蓄的心态。在开平,瑞石楼可以称得上是最华丽气派的碉楼。讲解的族人不会说普通话,交流实在有困难。一楼客厅家具都是酸枝木制作,楼梯是坚实的坤甸木板,一点都没有破损,还有一根一百三十年的酸枝木拐杖,这是他家的三宝。由于室内光线太暗,所以没有过多的拍摄。
瑞石楼门前与其同龄的两棵棕榈树

锦江里碉楼群

民国十七年(公元
1928年),赴美谋生,后来经商致富的黄峰秀在家乡兴建了升峰楼。取楼名为“升峰”,寄寓楼主祈求家庭幸福、事业腾升的意愿。黄峰秀晚年落叶归根,从美国回家乡后一直居住在楼内,直至终老。该楼高 7
层 12.34 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精致秀丽,充满南亚印度建筑的情调,是典型的居楼。

背景音乐《福德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