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寂寞青山:这段行情就这么干!

(2020-02-16 15:57:24)
标签:

寂寞青山

公众号

jmqsgzh

财经

股票

分类: 上证走势分析

这主要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FSXjvBEDTdj66KRKjum37HsKXQFkdSQ467O2gG4elZHE7ZlC4p4ThEiaHZqxVJ9IH1SqNqUk9XaPpp50EGlTu9w/?wx_fmt=gif戳蓝字“青山金融市场预测分析”关注我们哦!                                                                                                         


近期分析回顾


 寂寞青山|权重补跌十年线下不看空

盘后分析

 

           上周末市场冲高回落,最强势创业板指数距离重要阻力只有一步,但周末创出10个点新高后便乏力,尾盘收于五日线上方

        如果说2016年到2018年是牛市,创业板表示很不满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上证指数上涨了36%,而创业板指数是下跌的,当时我们就分析过,如果认为是牛市而随意去做,可能就跌个熊样儿出来,小盘股几十元甚至几百元最后跌到几元的。 这种情况在今年转变过来,证指数低迷,而创业板指数火热,理解就对了。所以说2016年到2018年到底是牛是熊,即便走完了也不能是定论,所有大型震荡的特征,都是差异化行情,我们对于那段的定义就是大型震荡,对于目前以及近几年都是做此定义。

       我们从个股创新高以及新低的情况来判断市场,这比指数更能体现市场的可操作性,由于股市中的个股越来越多,差异化也必将越来越大,所以综合类指数的作用与于几年前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趋势有总体的把握,更要紧跟市场的风口。

        短期指数方面,上证指数目前是从属地位,被带动式上涨。所以我们观察最强的创业板指数,这个指数目前距离重要顶部阻力只有一步之遥,最后一段路就是很艰难的鱼尾之路了,当然,如果知道这里就是鱼尾,也没有什么难度,最晚在日线macd死掉出局,也可以卖到相对高位。

       板块个股方面和指数不同,虽然上证指数今年新高的机会不大,但是不等于板块个股没有新高的机会,在此时也是一样。在2016年时资金拥抱大蓝筹,在今年则选择了成长股。顺着成长这个逻辑去挖掘,机构游资形成高度的共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市值个股一样可以飞涨,一改大市值的慢悠悠的形象,按有些话来说“看到业绩就晚了”,所以就得提前炒,这种思路是很盛行的,为什么疫情期间反弹的不错,也是这种思路,“看到疫情结束就晚了”,所以要先炒,“看到政策出台就晚了”,还要炒。甚至“看到研报再炒就晚了”,调研就开炒,“看到有机构调研就晚了”,列个调研计划就得开炒……其实是透支未来,当然,炒股票这也可以叫炒未来,做预期。

       题材方面我们看的并不是一天两天的行情,因为产业的兴衰并不是短期因素决定,比如我们在去年挖掘的新能源汽车配件原料这种概念,都是长期炒作的模式,会贯穿整个科技牛的过程,没有必要天天提。我们说的重点不在于这个长期逻辑,因为在去年就解释得很清楚,最重要的是对其转折处的判断,这是最难的一部分,包括大科技这个主要的类别,我们预期的是电子茅台的登场,发展必然以科技为代表,要不然,以后国际竞争靠白酒吗?逻辑通顺,产业配合这就足够炒作了。可能就会有朋友问了“老师,那创业板要见顶了,新能源汽车配件原料用不用出?芯片用不用出?”有理有据也不会天天涨,至于抗不抗,看体系。这么多年熊市震荡过来,基本都是老股民,如果还没有确定的体系,就很难拥抱下一轮大牛市。

       总体来说,观点不变,强势的创业板在这里是筑顶的过程,这种衰竭式的走势最后一段反复性要强一些,没有必要天天说,技术形态可以用macd死掉和跌破5日线的,死+5模式来确认。上一次我们教朋友们用这个方法确定了上证指数4月22日的顶部,所以可以看到上证50和沪深300同时在4月22日见顶,而当时弱势的创业板,则在4月8日就见顶了。也就是说,最强的一批个股会在最晚见顶,甚至可能在顶部成立后的次级反弹中见顶,这就是个性问题。鱼尾这段怎么做?很简单,只低吸,不追涨,涨就高抛,因为即便强如创业板,指数空间也有限。

对5M法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参看4月文:——专治暴力牛熊

寂寞青山|高开低走的最佳操作方案


点击报名参加新浪财经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