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寂寞青山
寂寞青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8,459
  • 关注人气:15,4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中点评9.8(上午篇)

(2009-09-07 15:05:07)
标签:

股票

分类: 盘中点评

 

 

盘中点评9.8(上午篇)

 

 

 可点击刷新或按F5查看实时点评,盘中点评涉及的版块与个股均为技术研判收集资料所用,不做任何推荐。

 

9:30 两市延续昨日调整低开

 

9:33 早盘回破昨低,就是反弹后还要跟随一波C的调整可能性为大。

 

9:36 五分钟或者盘中的分时秒线配合一些短线活跃的个股参考可以,在早期的时候较喜爱五分钟,15分钟等分析的短波分析,在后期发现太多的分析不如更简单一些的。

 

9:41 短波看一下形态大约知道多空争夺的方式和价格即可,更简单一些就是针对谁的调整,其五浪成形不是针对前高的调整,那么就会再创反弹新高,这样更简单一些。

 

9:44 今天整体是震荡格局,对前低的反弹进行短线超买的调整

 

9:47 更多的时候考虑一下总体的风险利益就可以,

 

9:49 水泥、期指版块快速反弹,

 

9:51 经常有一些题材股在指数调整时快速冲高,比如前两日的农业创投,题材股与权重股泾渭分明,齐涨齐跌的状态比较少,

 

9:54 这是给一些短线盘提供的分化式机会,就是利用指数于个股的差异性,比如你预期指数有调整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那么一些题材个股就是较好的品种,而指数的大幅上扬是取决于权重的动作,那么向上的时候权重股会分享最小收益。

 

9:58 今天开盘便定下基调,整日的行情是反弹而后再次回落,

 

10:01 对于权重与题材的特性看多了就能感觉到,这种轮动较难量化

 

10:05 深指反弹更加快速接近缺口,上证略差,以深指计算出的价格会与上证完全不同,这一点如果是想学习技术分析的朋友应该牢记,这就是市场中的不确定性表现。

 

10:10 地产版块快速反弹,上证的主力未动距缺口较远

 

10:15 深指先行回补缺口,

 

10:18 在后期思维的方式变得简单,要么就是观望要么就是持有。如果是纯指数比如期指类的交易也有可能频率更高一些,个股与指数的差异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底线,不论多空,不破底线一切都可容忍。

 

10:22 从操作角度这种思维是最佳的,假若从盘后分析来说,这种分析就较难另其他人接受。所以大家看点评或盘后分析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底线。

 

10:27 军工版块反弹,在调整的过程中题材股由于盘子小,游资主要是短线资金所以较权重更加活跃

 

10:31 涨跌幅前列的版块特征不明显

 

10:36 深指反弹至高点回落的三分位,上证二分位,这是比率差异,

 

10:41 深指的形态反弹了75%位置,这种形态已经可以叫平台的雏形了,上证目前是三分位下方

 

10:45 中船股份快速拉高,这也是一类个股的特点,与大盘指数的波动幅度相差较多。我们所研究的各种择股方法,实际上就是分析各种个股形态与指数关系

 

10:50 2896这个位置是一个细波的阻力

 

10:52 汽车版块今天整体表现较好,消费版块在前期的调整过程中都小于其他个股幅度

 

10:53 连云港快速反弹,他的分时线比较乱,不是正规打法,日线形态连续低换手,高位不放量,下行不放量,这是反弹的日线品种,谈此股主要是其日线的换手有一定代表性,从分时来说其有一定妖股性质,在后期可以关注,就是多日线正常之后。

 

10:58 从更大的角度来看目前市场即以3478以天,以2639为地,阻力即是前高,那么再扩展一点就是6124为天阻,挡板式的操作即是在一个低位介入不断向天阻看齐

 

11:04 上行阻力与下档支撑都是无数,底线就是你自己设定的原则,这是配合挡板式操作的必备。

 

11:10 这是一种指数的锁仓概念,假如从1000点涨至2000点一段,1200进场,不破即持,直至新设定的底线补击破,下破即走,直至新的进场底线成立,而后再反复如此。所谓“锁”即是把风险控制不动,只涉及利益的波动。

 

11:15 这种交易方式最适合的还是期指的纯指数交易,不过相对于其他方式的交易也已经强过太多。

 

11:20 有色版块快速反弹,这个过程指数反弹的幅度较小

 

11:25 今天量能较小于昨日,

 

11:30 上证收2887,K线留下影反攻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