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中点评3.13(上午篇)

(2009-03-12 15:03:40)
标签:

版块

波段

财经

策略

长阳

炒股

大盘

鼎砥

短线

个股

股票

杂谈

早盘

震荡

分类: 盘中点评

盘中点评3.13(上午篇)

 

 

 

可点击刷新或按F5查看实时点评,盘中点评涉及的版块与个股均为技术研判收集资料所用,不做任何推荐。

 

9:30 昨晚美股继续上扬,大盘小幅高开。涨停开盘2家。

 

9:32 今天开盘量能没有过多变化,还保持近期缩量水平。

 

9:34 昨天下午简单的谈了一下介入后可能面临的风险,交易不同与预测,随时都要考虑市场走势超过预期时的风险。

 

9:36 我从不认为我或者任何人可以完全正确,在随机性面前看的是出的错误少,出的错误小。大赚小赚加小赔这是一个模式。

 

9:38 不犯重大错误是投资的重要原则。

 

9:42  量能没有放出市场还处震荡状态

 

9:45 深指回补了缺口,上证还没有回补,在缩量状态市场不会进一步拉升,目前形态

 

9:47 目前60分钟形态还受前两顶连线压制,呈收敛状态

 

9:50 有的人可能一年只犯一次错误,但却是致命的,比如从07年一直看多,见顶之后并不改错,一路看到1664。其实这是一种模式,每次牛市来临和结束之后都会出现。

 

9:53  大盘回落回补缺口,这种收敛状态的波动在时间和幅度上逐渐变小。

 

9:56 大盘反弹,其实没有过多看的,上去还得下来,下来还得上去。在波幅变小的时候

 

10:00 在波幅变小的时候,就如同上周短线反复震荡一样,多空给自己一个准绳就可以。

 

10:04 就象一个复杂调整abcde,可能还会有fg.多走几个转折都是正常的。

 

10:06 上证在去年5月6日及7月28日的下跌形态都是引导倾斜,就是所说的四浪与一浪顶重合的形态,但当时你也可能认为他是一个复杂的调整形态。

 

10:08 权重股反弹,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10:10 涨停9家

 

10:15 题材股还不活跃,市场炒作的题材较少。

 

10:20 大盘快速回落,回落如上涨一样速度较快

 

10:25 量能略有放出,震荡的频率加快。

 

10:30 深市与上证略有差异创出了反弹的新高,而上证还未

 

10:34 涨停11家,市场呈普涨状态

 

10:38 三大行迅速反弹对指数贡献较大。

 

10:41 权重版块的反弹使指数的波动加快。涨停个股没有增加多少

 

10:45 在这两波上涨的过程中,分时量能没有过多缩放变化

 

10:48 中国银行反弹速度较快,其实从指数来说最好是权重维稳,题材上涨,这样的效益更大,但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10:54 大家可以打到5分钟K线。

 

10:57 以9/10两日高点连线,这是第一个阻力,10日水平是第二阻力。5日平台是第三阻力,那么以其他水平或者通道引发的会更多。各种各样的阻力及支撑

 

10:59 昨天的分析谈到了这个问题

 

11:01 如果你认为一个阻力是要高抛的,那么简单的结论就是高抛,而无高抛打算时就不谈阻力,目前深指在下降趋势线受阻,而上证在收敛形态线受阻力。震荡行情我们只是观望,成本决定心态,这是很重要的。

 

11:03 从趋势理论及形态理论来分析,当波动形态逐渐收敛时酝酿的是急促的突破,去掉预测不谈,在形态收敛的过程中最佳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保持原来的思维。当然你遇到阻力位置时确定性的是不能追高

 

11:07 很多支撑阻力是明显的,在阻力位置你可以不高抛但不能追入,因为即便行情向上也终有回落过程,在支撑位置你可以不低吸但不能杀跌,道理同上,但这些时价位置为什么会有成交?

 

11:10 在市场上涨或下跌的时候大部分人会被左右思维,忘记了市场的本质是波动。

 

11:14 权重股一有动作就使指数的波动加大

 

11:17 震荡总会结束,

 

11:20 有朋友问恒生的突破问题,这个以前谈过。要用幅度与时间再加以确认

 

11:23 比如上证12.09突破前高,事后证明是一种假突破。

 

11:26 经过了刚才的冲动,大盘缩量调整。

 

11:28 今天整体还处在缩量状态

 

11:30 上证收2147,上去下来,下来上去的震荡行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