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的重要现象及影响

(2008-07-16 16:40:36)
标签:

股票

财经

席位

大资金

机构资金

波浪理论

大盘

行情

预测

胜率

利空消息

分类: 上证走势分析
    大智慧Topview显示,7月4日至10日间5个交易日大盘机构资金累计净流出16.4亿元,其中前3日净流出38.8亿元,9日、10合计净流入22.4亿元。不过,机构资金先抑后扬的表现与大盘冲高震荡的行情走势恰恰相反,此外,7月3日上证指数见2566.53最低点时机构资金净流出却达35.4亿元。
    大智慧TOP席位追踪显示,基金在此前市场震荡时采取了波段操作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确有不少获利。5个交易日中参与交易的56家基金累计成交686.3亿元,占上证指数成交总额的15.1%,其中买入341.7亿元,卖出344.6亿元,资金小幅净流出2.9亿元。直到7月8日,基金仍在继续“快进快出”。一旦出现上涨,便将之前低价买入的筹码抛出。不过等到7月9日,基金终于达成共识,当时市场正触底反弹。然而,市场却没有给基金留下机会,9日基金慌忙买入12.47亿元。但是由于之前基金短线炒作,使得各板块快速轮换,市场缺乏持续上涨的支撑,10日大盘下跌,也同时把9日追涨的基金套住。

    而借频繁改变席位号来疯狂抛售的,显然也包括保险资金。据大智慧TOP席位追踪显示,保险资金(T类席位)7月4日至10日间成交额也显著放大,合计成交79.2亿元,资金净流出高达55.3亿元,是期间大盘机构资金净流出总额的3.3倍,做空力度相当凶猛。较6月份净流出多达17亿元(保险资金6月份净流出32.68亿元);5日抛售净额竟然比一个月还多。T类席位号自7月3日起亦开始更变;同时T类席位中的空头主力每天都以不同的席位登场,且一日比一日疯狂。短短3天时间,几家主要T类席位共卖出41.8亿元,虽然席位号已经更换,但他们之间或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从上面引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1,主力资金对目前市场的运行存在较大的分歧

    2,主力资金的操作手法更象一种散户的思维,没有较为长远的计划,大资金进出如同游戏,看空不坚决,做多不果断。

    3,对于此类资金高抛低吸的短视无计划行为很难成为支持市场启稳并上行的中坚力量,这也使底部的形成更为复杂,实际我们期望利好的平准基金就是那种无视短期波动,以保证市场以最平稳的波动形态进行的基金。

    4,对于普遍投资者而言,没有控制股价波动的资金能力,高抛低吸只是正常动作。而大资金的进出会极大的影响股价,在市场中搏进搏出,对投资者有较大影响,由于资金的原因,此类主力更有可能的在一定时间段内有意无意的控制股价的涨跌,大量资金的高抛低吸对市的平稳运行有害无益。没有稳定的持有者大牛市无法继续,没有稳定的看空者底部也不会来临。

    5,由于信息面与资金面的不对称,使得普通投资者处在劣势的地位,大量资金的频繁进出会导致市场波动加大,熊市中每一根反弹的阳线都是血色的。是否有操纵市场的嫌疑先不考虑,从政策面的稳定角度出发这样的做法也是不适宜的。而制定中长期的进出场计划对于大资金本身与市场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针对大资金的这种不稳定操作只能借力打力,借用趋势的力量在市场没有确定反转前以短线的思维更快的进出。大资金的出局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这在寻找更加安全的机会谈到过,比较令人担心的是,在他们确立了高抛低吸的思维后,那么在市场空间不大、周边市场不配合的情况下,反弹出局并向下打压并拓展反弹操作空间成为此类资金的首选。

 

 

寻找更加安全的机会

本周要谨防诱多

如何卖到最高点

跳水中的跳高机会

不计后果跑路形态分析

制定自己的安全策略

红星伴我去战斗

如何选择强势股

上证筑底模型分析

7.3为什么今天要进场

7.3捕捉高点分析

7.2捕捉高点分析

7.1三角诱多形态

为什么qfii能抄到我们的底?

不是每一次战斗都要参加

下周大盘会暴跌吗

关口面前如何抉择

长阳出击  机遇vs风险?

趋势与波浪

寂寞青山:大盘会连续的暴跌吗?

寂寞青山:黄金买卖点捕捉技巧

寂寞青山:底部是怎样炼成的

寂寞青山:星体运行与上证走势关系

寂寞青山:暴涨暴跌下的操作策略

大涨并非突如其来——冷静对待长阳

如何寻找弱市中的机会

反弹不是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