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朱琪今日发表《丁敬“苔华老屋”印辨伪》
标签:
南京朱琪西泠八家研究丁敬苔华老屋篆刻史辨伪文化 |
分类: 印学研究 |
《书法报》2010年第8期,陈行健先生特地在头版作了推介,致谢。
http://s5/bmiddle/4121b355n8158df3248d4&690
一、丁敬从未在作品中署过“带江堂”、“苔华老屋”这两个斋名(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丁敬斋室名中没有“带江堂”和“苔华老屋”)。
二、在各家记载丁敬的传记及相关文献中,也没有人提及这两个斋室名。
三、汪沆确为丁敬好友,两人交谊非浅,丁敬对他也非常尊重,66岁时曾为他刻过“艮园”印。
四、《武林人物新志》载:“汪彭寿,字静甫。仁和人。沆子。官镇江府经历,以亲老告归,克承家学,谦冲雅淡……有《苔华老屋吟稿》。”
五、汪彭寿不仅是汪沆之子,他还是杭世骏的女婿,和丁敬的长子丁健为连襟,丁敬为他刻过多枚印章,而且多有长跋,言辞之间对其十分看重,这里称其为“小阮”(即“侄子”的意思)就是拿他当成自己的子侄辈看待。
以上五条史实,前两条可以证明丙子款“苔华老屋”站不住脚,而后三条事实则确凿地证明戊寅款“苔华老屋”可信。
霜风吹叶掩青苔,卓午微暄户乍开。急景任随流水去,荒居难得故人来。桓山鸟翼悲同折,昭氏琴絃惊暗摧。欲唤吟魂殳大令,黄公垆畔转生哀。
诗题中的“若垞”乃浙江文士张廷谟(字汝梁),同书中收录其原作《过苔华老屋话旧》:
竹光梅景寂无譁,茶话蝉联忘日斜。胜践掉头成昔梦,故人屈指似寒花。苔痕减尽春还长,吟伴稀来老益嗟。凭杖诗翁执牛耳,殷兄张丈尚堪誇。
由此二诗可知,“苔华老屋”实为汪沆晚年隐居读书之所,遍种梅竹,环境幽寂。苔华老屋后归其子汪彭寿,关于汪彭寿,汪沆《侄彭寿自闽归》诗中有:“嗟汝少孤露,襁褓嗣汝伯。所后母圣善,顾复到头白。今开七袠筵,归及上寿夕”之句,可知其实为汪沆子,后过继给兄长,诗中描写了汪母七十大寿时,汪彭寿自福建归来省亲的欢愉场景。

加载中…